老爸要带我们去巴不礼和(谐声)吃羊肉.妹没去过,问长问短的,我说去年我去过,羊肉别提多正点了,保证满意。
刷去年的美食博文,居然没找到,再往前翻,原来是前年这时候:深秋到科尔沁草原吃手把肉
时间不禁过,转眼两年过去。好几次想去这家肥羊店,路途很荒凉,要经过好长一段儿空旷的沙漠沼地,只等大伙凑齐了一块去。

两年后,饭店还在,菜单都没变。当然我们点的菜也没变。推荐我们来这里的司机师傅抱歉地说涨价了,其实没涨多少,蒙古人开的饭馆比较淳朴。自家有羊群,每天都要将羊赶到很远的草原放养,每天杀一只,想吃提前一天订好,卖完就打烊了。爸爸吃得高兴,想买些羊肉让我们带回京,店家没有剩羊肉了,羊肉和骨头都做了手把肉了。
和前年一样的菜单
餐前小菜

手把肉端上来,老汤鲜美醇厚,羊肉细嫩酥软,满口肥香,小妹听说这锅只要80来块钱(比前年大概涨了10块钱),惊呼这在北京得三四百块吧。可不嘛,这锅炖熟了的羊肉三四斤都不止。我们四五个人都没吃完。


和前年一样香肥,迫不及待



我们给老妈打包了一锅,叔叔和店主熟,那一大包更不含糊,店家又找了一个大瓶装满了羊肉老汤。老妈后来抱怨我们都上班了,这锅羊肉她吃了半个月还没吃完。

羊杂汤是继手把肉之后的惊喜,今年的羊杂汤味道明显胜过前年。前年的羊杂汤是用清水炖的,今年的羊杂汤是用老汤煨的。看吃货的记性。


蒙古羊杂汤,羊杂是主角,汤是配角,煮着煮着,汤就干了。

糖蒸奶豆腐,奶豆腐切片,撒上白糖,上屉蒸一下。这盘菜是专给女士点的。我一看这道菜,就想起《红楼梦》中的糖蒸酥酪了,这菜搁在什么时代,都是佳肴。
今年的逊一等。牛奶压缩时把黄油撇净了。再看下一张图就清楚了。

前年的奶豆腐,蒸好了黄油都溢出来了。这款更香。

打包的奶豆腐。老妈的最爱,每次回家送宝似的给我一块儿压箱底。家里有阳光通风的地儿,就是老妈晒奶豆腐的地方,这东西搁一两天就长毛发霉。老妈近年嗜吃奶豆腐估计是老年人缺钙。锡林郭勒草原的奶豆腐都做成真空包装能捎带了,可惜家乡的在常温下还不能保鲜。

羊肠最后上的,中间灌了羊血,蘸蒜汁吃。好久没吃东北血肠的我大呼过瘾。

主食羊肉馅水饺,可能是客多不够包了,馅比前年少。不过,羊肉饺子不能包大馅,传说煮饺子时羊肉馅自个儿翻身,如果馅多了,羊肉馅一翻饺子皮就破了。仿佛谁钻进去看到了似的。

吃饱了,前厅后院走走消消食。吃饭的多是蒙族人。

想悄悄地远远地拍这一大桌人的热闹场面,突然有人转身招呼,我差一点认不出这个老同学了。当年他留着富城式的发型,学校的文艺汇演音乐响起,人家跳港台劲舞秒杀一片。现在做监理,风吹日晒又黑又瘦。平日里难得碰上,他们聚了三四家的亲戚,被羊肉的香味吸过来了。

明年有机会再来吃羊肉,咱接着写。
舌尖儿上的内蒙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