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新浪房产&堂堂网博文竞选活动”
不买房运动赋予足够的含义才有意义,并且好坏兼半。
不买房运动左的理解是持续不买房,直至房价出现真正的拐点;右的理解是对泡沫成分居多并且炒作厉害,性价比所剩无几的项目,在一个区域局部,消费者集体停购,促进开发商降低价格预期。
不买房的好处是:
1、加速房价泡沫的释放。现在,房价中的泡沫为什么越来越大并且还能够着陆,即有需求,主要源自于两大原因,一是供应总量的偏小,二是流动性过剩转化于储备型消费。如果不买房运动能够开展,则房价着陆点缺失,开发商必然寻求降价销售,从而释放出所谓升值空间,还予消费者。
2、加大了二手房市场的持有周期从而稀释了供求矛盾。目前总供求矛盾并未见解,同时各地出让宗地政策的改变/结构政策的严格执行/供地标准的改变等,现实中的存量项目如果出现销售停滞或下滑,结合不买房运动,房价存在下滑的可能。这种条件下,二手房市场的回报方式因为租赁行为增加,出手次数减少,从而让二手房交易市场出现买方市场,从二手房价下跌蔓延至新房市场,这是一个好的设想,也是有意义的。
3、不买房运动直接导致开发主体的重新洗牌。如果真正实现了不买房,那么市场中的:捂盘成本低于捂盘收益的项目、中小开发商中的资金紧缺型、已完成项目主要部分的销售正在加紧储备用地的开发商等,因为市场的突然停顿,有可能停止扩张脚步,有的被迫选择退出开发领域。
不买房运动也存在许多弊端:
1、供求的博弈,最终如果终端需求量高于实际供应量,后期买房者得承担捂盘成本、价格势能快速释放、交易集中导致的房价迅速上扬等买房附加成本。
2、不买房运动将让市场中的博弈力量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一方是开发商,另一方是真正的符合市场规则的正规需求与刚性需求,还有一方即投机消费。在不买房运动环境中,投机消费实际是开发商那边的博弈力量。比如大家都不买房,结果房价涨幅可能平衡或下滑,但降幅不能满足现实消费的需求,但投机消费者可能入驻,将这部分处于房价平滑阶段的房源收编。造成开发商与投机消费者共同的垄断。一旦这种博弈绞着于一起,除非楼市泡沫发生破裂,否则消费这种毒瘤的时间将持续数年时间。因为二手房管制周期至少在五年左右。
3、不买房运动让刚性需求者失去了在一个高位运行环境淘得好房子的可能。我们必须承认,任何市场中,总存在一些比较有性价比的房子,这部分如果归属于非价格型客户,是有道理的供应与消费,人为呼吁停止这种消费,必然让这部分客户受到一定的损失。
4、不买房运动全面展开后对政府的期望加大,增加政府保障住房建设的力度。而在土地财政尚未完全消除的时候,这种不买房运动背后实际是在储备观望需求,一旦土地领域的持有发生垄断,等同于延后消费,只要数量存在刚性,最终发生消费的时候,也必然带来房价的迅速上扬。
如同上篇,笔者并不认同不买房运动。但通过一些维权机制的建立与完善,通过教育消费理念向理性回归,通过保障分流,通过带有一定行政管制特点的出让用地规范消费结构与消费能力,来整理与释放过于集中的楼市供应,消除局部垄断与人为垄断,这才是正确的思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