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12日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货币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的问题仍然没有缓解的迹象。八月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3029亿元,再创历史同期新高,按可比口径同比多增1160亿元,与坚挺的CPI共同构成经济调控指向的双峰。
截止八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38.72万亿元,同比增长18.09%,增幅比上年末高1.15个百分点,比上月末低0.39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4.10万亿元,同比增长22.77%,增幅比上年末高5.29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1.83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为2.78万亿元,同比增长15.04%。1-8月累计净投放现金750亿元,同比多投放596亿元。专家指出,与上月相比,八月份广义货币供应量增幅略有减缓,但狭义货币供应量增幅明显上升。
八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27.10万亿元,同比增长16.96%。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5.61万亿元,同比增长17.02%,增幅比上年末高1.95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0.39个百分点。
八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38.97万亿元,同比增长15.76%。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7.74万亿元,同比增长16.52%,增幅比上年末低0.30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0.55个百分点。
八月份,居民储蓄分流加速。当月居民户存款减少418亿元,同比多减1616亿元(去年同期增加1197亿元)。专家认为,居民储蓄持续分流将长期存在。在通货膨胀预期增强和资本市场向好的情况下,储蓄分流是居民的理性选择。
这样,以高房价以及过快涨幅为表现的房地产调控,面临着股市持续看好,并于近期得以返弹、货币紧缩与居民储蓄长期分流两大基础环境。因此,下一步调控楼市,必然结合股市、金融管制合并执行。具体由金融走势分析,以下五个方面将构成后续调控的关键内容。
1、通过增强住房保障力度传递货币紧缩信号。多次加息将因为核心CPI增涨与持续的负利率而增加频次,如何让自住型消费人群理解并增加心理承受力的任务将落到住房保障建设身上。
2、调控重心将放在两大结构调整方面。
一个方面是已经形成政策要求的九十七十商品房结构,这部分并不能短期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相反还会带来房价部分上涨,但为了市场的长期艰巨性,在所难免;另一方面是开发用地供应结构,这将是下一年度调控的重点。
就现在开发项目用地进行结构调控会致房价上涨,但如果从源头即新增用地结构方面进行控制,有利于整体市场商品房结构的优化。具体方向可能是:中低价位商品房供应用地采取类似保障住房的政策性鼓励;单位集资建房将在表面严格控制前提下略有松动;总量控制条件下新增用地以旧城改造为主,对大片供地进行量的控制;存量项目用地按新政策执行并通过闲置费的征收加快其上市进度。
3、加快投资市场建设的步伐,增加投资品种,在反通胀口号下引导居民合理利用储蓄与投资。
4、加快落实住房补贴进入工资袋的步伐。就各城市可供开发用地的结构看,完全靠保障满足不了稳定收入人群的居住需求,因而对工薪阶层中的稳定收入即有单位的,除进行一定保障外,必然通过货币补贴将其推向市场。
5、启动租赁市场建设。
需求与有效供应的巨大缺口将促使政府启动租赁市场建设,除纳入保障住房的廉租房建设外,政府将加强住房租赁管理与相应的保障措施实施力度,并通过一定的政策性补贴,形成有效的租赁环境,引导部分人群进入租赁市场,缓解现实供应之不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