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看待楼市的视角不同,只是产生对楼市各式各样的怨言;如果政府看待楼市的视角发生偏差,影响的不仅仅是民生,更容易产生空调效应,甚至负面效应。
1、物业税:按道理征收物业税是实质上劫富济贫之举。但物业税打击楼市投机与过度投资消费是以完全市场化为基本前提的,一旦市场化程度不高,物业税在打击投机与过度投资消费的同时,也会抑制正常市场格局之中的中/高档消费,最终导致楼市在平抑房价的同时,产生结构过剩,也许有朝一日人们突然发现市场中的过渡产品充斥,楼市反而成为制约小康化的因素之一。
2、房贷新政:提高第二套首付及房贷利率旨在打击投机消费,但如果投资品种以中高档物业为主,实际上让市场中的中高档品种获得了精销环境,这部分并不存在销售之忧,除非这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无法产生正常富翁,此举将形成新晋富裕阶层对市场中高档品种的追求。相反的,仅依靠套数来抑制投机,也可能让一些城市中的多用途置业、不同城市的同步置业、大家庭为着生活质量进行的多套置业都受到牵连,显然发达地区的这部分置业所占比例并不低,他们会是市场化楼市的一支重要力量,打压会导致消费减缩。
3、结构产品与结构供应控制:政府一方面控制新增项目的产品结构,另一方面以城市为行政区进行总体供应的结构控制,表面看有利于调整供应结构,降低总价,让消费面更为普及一些。但结构控制并不利于形成有效市场格局下的需求满足,比如在武汉的光谷地区,最适合的消费产品是紧凑三房,约一百余平米,人为控制结构会产生局部的产品剩余,而开发商为了转嫁风险只能寻求异地销售以及采取必要的手段吸引投资置业,甚至炒房阶层。而控制高档商品住房的开发,实际让后续富裕阶层将其这部分需求向普通市场转移,刺激买方竞争。
4、紧缩型货币政策与税收政策:加息直接效应一是停止了一些人的正常消费脚步,另一部分也让一些投资需求沉淀下来。对二手房市场采取统一的税收管制,限制了二手房对新房市场的补充供应、部分程度的价格稀释,表面上看似增加租赁市场的卖方竞争,实际由于二手房市场建立在前期投机投资消费基础上,二手房的持有结构非常独特,食房族可以通过不出租来抵制课税。相反的,无限加息与紧缩银根等等措施消除了楼市中的中小型开发商,形成接近底层的房产品必须借助于结构调整的成果才能补足。辅之以对开发商老账的清算,价格如何降得下来呢?
上述列举,均是政府站在全国范围,取房价推高赖于投机炒作、过度投资消费、无序销售以及信息垄断。这些新政均具备表象方面的劫富济贫。实质上,买不起房者,降了价还是买不起,必须从源头由政府来施助才能解决;买得起房的,高端的不在乎提高首付与利率,倒在乎物业税,中产阶层的,本来是市场的中坚,但除新增中产,先富阶层都只是存在还款压力,这两股力量都与高房价下的正常自住需求关联度不高。
那么,政府出台了这些决策以后,主流消费,包括前述的新增富裕阶层高档消费、中产阶层的换代消费/多用途置业/异地非投机投资置产、收入环境相对稳定并且可安排计划买房的准中产阶层的购房需求,都被一举拉下。再结合结构严格控制,可以推定,市场上存活下来的,大量的控制性房产品,大量的观望需求,大量的购买力不足自住性市场需求将展开对峙,相当楼市突然出现真空。到底有利于国,家,还是社会?
如同九八年实施的扩大内需政策,实际上我国近年高速发展,内需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现在,楼市面临着重组、稳定、回归理性等多方面的需要,而新政侧重的却是停止主流内需。楼市如何求得发展,在发展中解决自身问题呢?
所以,楼市同样需要借助于扩大内需的政策。
攘外必先安内。拒绝外资对楼市的高速注入必须先启动内需而不能打击。而启动内需的关键就在于形成“让富人继续掏钱”的消费机制。
为此必须对几个新政适当调整:物业税给出时间表;首付与利率政策给出浮动范围由各商业银行自行掌握具体政策额度;加强信息公示力度与管理,只要开发商公开必要的商业信息,可以自由定价;放开二手房的闸口;有限制开放公产房与前期推行的经济适用房上市流通;以房养老不应停留在倡议阶段而应大力推行;以租代售的营销方针拟进入有监督的全面实施阶段,尤其是保障住房供应与中低价格商品房消费领域。
除了这些适当的体制与机制革新外,让富人继续掏钱的消费机制,还可从以下方面寻求突破:
1、将多套物业消费与个税结合起来,通过物业持有的公开市值判定个税缴交幅度,作为物业税开征的过渡措施。
2、鉴于目前富人越富,穷人越穷,允许富人通过换持资产投资品种来持有不动产,如国外推行的购屋券、房托基金定向募集代金券等,让多途径投资转化为同源的价值投资,这样设想下统计的信息比较有利于政府决策。
3、在竞争充分的行业,推行企业不动产派发福利制度。相当团购炒作投资转向公开的集团消费,并费用化,促进利润高的行业企业通过增派福利对一些中高档商品房及普通商品房进行公开消费。
4、允许企业以屋产置换办公用地与工业用地:目前许多行业的企业面临发展的重大机遇,他们的瓶颈来自于办公与生产环境的现代化。此举有利于城市的旧城改造与新区动建,还可形成一个吻合新城功能的工业区与居住区。
5、为照顾中产阶层,可形成以城市为单位的共同市场基金,参与者由政府给出居住建设未来条件及相应的时间表,相当于建立了非币值储值型购房基金,条件成熟的时候再通过商品化予以兑现,利率水平略高于同期银行商业存款利率。
只有让富人能够继续掏钱,让富人具备掏钱的冲动与理由,让富人在选择投资品种的时候仅将不动产当作必要而非充分考虑的时候,整体市场才会继续前行,为政府解决涉及民生的重大居住问题赢得时间。平衡的各层次的需求才是市场化的基本环境,高价楼市才有终结的希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