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NBA的人们知道一句名言:地板属于魔术师约翰逊,而天空则属于乔丹!现在,由SOHO中国发起的,比比马云和潘石屹,我想起了这句,并略作删改:
中小企业网络平台属于马云,专题性商业地产属于潘石屹!
但是,这仅仅是一个开场白式的评点。深入下去,我们会发现,马云的路是唯一的,而潘石屹却独行了一段时间,其后的道路也并不唯一。
马云的成功在于一种垄断式发现。但众多倒下或曾经沧海的网络巨人,经验也好,教训也罢,成也资本败也资本,并不是其人治之不力。马云总能站在波峰,思考波谷,从而有效逮住转瞬即逝的机遇。
坚守,预见,借势,马云成功主要关键词。
但潘石屹的道路并不平坦。过去是,今天是,明天还是。
网络存在多角度运营,不同模式造就不同财富量的富翁。而房地产在中国,唯一而又多重的矛盾,基于中国国情将让其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永恒的话题与舆论之巅。
也正是房地产的综合性成就了潘石屹。
在房地产领域人们的眼里,关注与产品品牌/企业品牌总是藕合的。因而形成关注也就具备了成功的基础,潘石屹巧妙运用事件/视线/情感/有破有立,以退为进,舍而得之这些中式的方法,取得了潜伏于正迈步于小康化进程的国人之信任,甚至佩服与尊随。
但如果仅有一腔热血还是无法铸就成功。还得把所思所想贯穿在你的事业链之中。市场经济初期潘石屹敏锐地捕捉到SOHO的存在,营销界更以卖房子就是卖一种生活方式追捧之,粗放期的市场提供了胆量博弈而非智慧博弈,但在房地产领域,也许对一个机会甚至风险的识别与规避,影响却是一生。海南脱险,是人们总结上个世纪中的楼市崩塌的一个词汇,对潘石屹还可加上海南淘金。
与其将潘氏的成功归结为睿智/夫妻档/公益形象/专业等方面,不如认为,熟读地段论才是起始之道。与其他所谓战略企业不同,潘及他的一切一直扎根北京,他处只能算锦上添花。而在北京,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良好的地段,其后才可以称之为“专业性商业地产平台”或商业供应商。
今后,尤其是上市之后,SOHO中国有意脱离潘的个人影响,并且也有意向住宅方面进军,但从本次向华远的套近乎看,北京城的天空,属于SOHO中国的部分,还存在。
潘石屹成功的关键词是:独到。果敢。冒险。孤注一掷。
说穿了,就是在不唯一中创造唯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