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拐点论”不会构成楼市调控的主旋律

(2007-11-19 08:27:05)
标签:

我记录

财富人生

房产/置业

    笔者认为,十七大甚至包括奥运会,必将成为中国楼市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但不会以拐点的出现为标志,拐点论也不会成为楼市调控的主旋律。
    拐点论的基本条件并不具备。
    从市场发展的周期来看,我国房地产还没有出现过真正意义的高峰。不能以房价涨幅来看楼市是否繁荣。
    从总供应与总需求来看,巨大缺口制约了拐点的产生。总供应中,只有一部分来自于政府的力量,如土地制度,而未来十年内的总供应可能来自于开发商与投资商的力量;总需求中总存在部分投资消费,还有就是改善居住环境的置业性需求,基于收入调整与城市不断发展这部分人群的数量在增加,改善居住需求的愿望比较迫切,是支持未来十年住房消费的骨干力量。
    拐点论也不是决策机构希望出现的。
    从政府的态度来看,持续CPI高涨并且屡次发生预见性偏差,当国人呼吁制约通胀的时候,最高统计机关总能拿出如核心CPI,如出口产品结构调整,如外汇经营及人民币资产效率等非常不普通的指标向老百姓说明经济仅仅存在过热的可能性。实际上,政府分别由金融/税收执行机关研究与实施了一系列紧急管制,如加税加息与提升实际利率的许多举措。这些证明了政府正在努力稀释住房压力,致力于民生化的楼市建设,缓急楼市中的既存矛盾。但基本前提是稳定而不是出现下行迹象。
    全国性出现拐点是可怕的,也是有害的。
    进而言之,象以深圳为龙头,覆盖全国主要高房价城市的持续成交下滑,同期股市又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弹,并且原有的接收主流城市流入性投资的城市也出现成交下滑,这确实有些拐点的迹象。
    但似乎观望,由政策带来的观望、由对拐点的预期产生的观望、在保障与商品市场边缘徘徊的观望性需求,房贷新政是否严格紧缩政策,其延续效应至少得等明年上半年结束,才能做出数字方面的判断。
    而且是否成交紧缩会蔓延至省内二线城市应该构成拐点的主要标志线。
    本人认为如限外,股市短暂反弹,各地政府出让规划实施权带土地供应等变化因素也是影响近期楼市的外在因素之一。
    拐点是政府的心理防线,并且构成调控的最后屏障。
 
推荐本博其他文章: 
2、股市泡沫PK楼市泡沫,哪个易破;
41、又加息了,一定要提前还贷或选择固贷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