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只有囤地可以不看政府的脸色

(2007-11-19 13:00:57)
标签:

我记录

财富人生

房产/置业

    房价依然高,CPI依然顾我,核心CPI成为最后的淡化通胀的说词。按说,在这种环境下,囤地是有风险的,况且三十九号文从五个方面对开发商囤积土地的行为进行限制。但,为什么土地的竞争更甚于开发商对楼市行情的担心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有明暗两种:明里看没有人不对目前的楼市貌似担忧;暗里实际反映着不同人士对楼市前景存在相反的两极观点。
    其他有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但楼市就是不同,开发商心知肚明,囤地,不用看政府的脸色,其他则要谨慎行事。
    如融资,地下融资一是有非法揽储之嫌,二是人们干不干,愿意接受你开出的条件不,三是用资成本与额度高度正相关;打国有银行的主意,哥们义气的时代已经过去,融资与你既往的信用,既往的行径,开发项目的优势与开发历史都离不开干系;从消费者那儿弄,政府也已看出开发商用百分之七十的公钱干百分百的私事,已纳入金融调控的范围。而且,政府不仅可以通过融资条件、项目融资中自有资金比、高息等办法控制你的用资规模,还可以紧缩消费信贷来控制个人消费。
    如捂盘,很明显,你取得预售许可至销售完成,都有一个客观的周期。另外,储备成本并不见得在任何条件下都是有利可图。而且捂盘的前提是房价持续高涨,万一呈跌势则捂盘失效的后果可能导致一个开发商的倒台。
    如违规开发,增加容积率,不按原规划报建,适当侵权于消费者等,都将因为法律法规的健全,维权意识的提高,竞争迫使你服务至上等必然改观。
    如搞关系型开发,空手套白狼,都不是长久之计。
    如偷逃税或言合理避税,合理避税必须花费成本,偷逃税存在法律责任。
    唯一可以大张旗鼓,唯一不用看政府脸色的行为,就是买地,提前储备,政府固然给定了个调儿,囤地,但囤地不触及法律。
    大部分城市,大多数场合,囤地意味着政府出让行为有效,土地没有流拍,土地收益计划实现,城市化以及改善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条件的资金有了着落,甚至还要以独特地化着政绩突然工程之一种。
    囤地还有一个宏观效益在里头,只要我们有子有孙,只要我们生活在地球之上,只要我们经济还有往前走,土地,无论工业,集体,还是国有,最终都将存在稀缺性,因而获得足够的储备价值。
 
推荐本博其他文章: 
2、股市泡沫PK楼市泡沫,哪个易破;
41、又加息了,一定要提前还贷或选择固贷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