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古运河畔千年河下古镇

标签:
江苏淮安河下古镇游记旅游 |
分类: 神州行·华东篇 |
河下古镇,曾名“北辰镇”,古镇坐落于淮安市淮安区河下街道境内,位于淮安区西北边陲,属周恩来故里景区之一。古镇形于春秋末期,距今已有约2500年历史,明清两代这里曾出过67名进士、123名举人、12名翰林,素有“三鼎甲齐全”之称。
河下古镇主要的景点有,湖嘴大街、韩候故里、吴承恩故居、吴鞠通中医馆、状元楼、文楼、闻思寺等,主要美食有,长鱼宴、汤包、茶馓等。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了沟通长江和淮河的邗沟,在淮安城北河下(当时称末口)与淮河相接,以利于向北方运送军队和粮草。
公元605年,隋炀帝又开凿了大运河(当时称山阳渎),沟通江淮的水路交通。周世宗(955-960)伐南唐以后,即于此建满浦关以通水路。后又建坝筑闸,更将闸改为坝。
宋隆兴中(1163-1164),魏胜与金人打仗,即由此调兵运粮。韩世忠、梁红玉曾驻兵于此,与金兵对抗。
在元朝时,山阳县儒学就建在河下,到了明朝洪武年间才迁入县城。清代朝廷特派盐运使驻于淮安河下,主管盐政,并分巡各盐场。沿海各地所产淮盐,全部运到河下,经检验抽税后再分运各地销售。河下为淮安重要的商埠。
河下是淮安古城保存最完好的历史街区,迄今为止整个街区仍保持着明清时的建筑风格,80%以上的民居系民国以前的砖木结构,清代以前的建筑占70%以上,石板路面占90%,历史风貌基本保存完好。
河下古镇就像是一条清澈的小溪,细水长流,从未间断,老街坊、石板路都是原来的模样,石板街的每一间房屋都是紧紧相依相连的。
现今的河下古镇,是由一条长约5公里的石板街组成,每条黄石都是长1米,宽0.5米,由于数百年的时间变迁,人踩车行,石板的表面已经被磨的相当光滑。具有代表性的街、巷、桥有:湖嘴大街、估衣街、花巷、茶巷、罗家桥等。
河下镇内还有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和一批古迹保存完好。主要指吴承恩故居、左忠壮公祠、清真寺古文楼等。另有一批保存较完好的明清风格的名人故居和传统民居及会馆,如汪廷珍故居、吴鞠通故居、夏曰瑚宅等。当年的私人园林大都已毁。
河下古镇有六大特色:文化重镇、军事重镇、盐商重镇、中医重镇,美食重镇和佛学文化。河下历代皆有名人:秦汉时有军事家韩信,文学家枚乘、枚皋父子,唐代有诗人赵嘏,宋代有抗金巾帼英雄梁红玉,明代有文学家《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抗倭状元沈坤,清代有朴学大师阎若璩,考据学者吴玉等。
喧嚣的城市呆久了,可以去河下古镇不紧不慢的走一遭,感受着它那淡然的美、安静的美,感受着属于它独有的清流韵味。
附上海龙公的神州行之华东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