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安徽安庆振风塔游记旅游 |
分类: 神州行·华东篇 |
振风塔,坐落于安庆市迎江寺内,原名万佛塔,又名迎江寺塔,后取名“振风”,有“以振文风”之意。振风塔从明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开始兴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年)建成,是长江沿岸古塔之一。该塔除具有佛塔的功能外,还具有导航引渡的功能。
浑厚的塔身衬着造型优美的塔刹,巍然高耸,直入云霄。“塔影横江”是一幅晴空月夜美丽奇异的图画,被誉为安庆胜景之一。“过了安庆不说塔”、“万里长江第一塔”和“宝塔王”的美称,引得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慕名而来,留下美好诗篇。
振风塔为八角七级楼阁式。砖石结构,呈圆锥形体,自底向顶按比例缩小,高达60.86米,国内仅次于河北开元寺砖石塔。
振风塔为七层宝塔,每一层都有自己对应的名称。第一层:一方雄镇,第二层:二水遥分,第三层:三极垂光,第四层:四大皆空,第五层:五妙境界,第六层:六朝遗胜,第七层:七级浮屠。
塔基直径19.25米,台基为须弥座式,高0.95米塔底周边为廊,深3.33米,廊周边有24根直径0.35米的檐柱。
底层塔身直径为8.72米(以上各层依次递减),壁厚3.87米,内室直径4.85米,供奉一座5米高西方接引阿弥陀佛。顶为八角覆盆式藻井(以上各层顶藻井均为此式)。
塔的二层供弥勒佛,三层供五方五佛,三、四、五层有砖雕佛像600多尊,最多的四层有417尊。塔身嵌有碑刻52块(其中三层有35块)。
振风塔设计突出表现在塔门的安排上,振风塔从第三层开始层层有门,168级台阶盘旋而上,石阶也盘旋相通,且变化多端,位置各异,时而由东而入内,时而由西而登临。
在登塔路线的设计上,使用了独特的迷津手法:一是在登塔的二层出口、三层入口,使用了脱节螺旋,所以游人往往到了二层,找不到三层的入口;二是在五层至六层,又巧妙地运用了反时针方向的螺旋踏跺,塔门迥异多变,游人十有九者迷津。
二至六层塔室各有四门供游人远眺,门外有回廊玉石栏杆环卫,可以循廊看塔,亦可凭栏极目。塔的最上一层无廊、无门,仅南面置一高位拱窗。
在塔的第六层,有根直径为0.45米的刹杆向上直通塔刹,刹杆底为一枕木,两端伸入六层底部墙体。塔顶为八方体须弥座,上接半圆形覆钵和五个铁球“相轮”及葫芦宝瓶,用铜轴串起,构成塔刹,振风塔的建造奇特,与历史佛塔的对比,即可反映其融合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又具有浓厚的东方建筑风格。
传说每年八月十五中秋之时,冰轮高挂苍穹,江中塔影之旁突然幻出无数塔影,五彩纷呈,煞是神妙奇绝。此为万里长江两岸群塔集会安庆,向振风塔作一年一度的“朝觐”盛况,为此,振风塔又有“ 长江塔王”之说。数百年来,风雨苍桑,“长江日浩荡,塔影流不去”。
迎江寺就在长江岸边,参观完迎江寺和振风塔,看一看长江岸堤风光,就返回高铁站坐车去本次旅游的主要目的地-天柱山,大概两小时车程,晚上入住天柱山景区最近的天柱山陌上天鹅堡民宿古堡。
附上海龙公的神州行之华东足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