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姑苏水上游悠悠几千年

标签:
江苏苏州古运河游记旅游 |
分类: 神州行·华东篇 |
姑苏水上游,悠悠几千年。粉墙黛瓦的仿古建筑、轻轻摇曳的竹林杨柳、曲折幽深的古道、波光流影的花驳岸,在灯光的映衬下,营造着如梦似幻的氛围,让您尽情欣赏世界文化遗产古运河道、水陆城门、纤道古桥。
我们在胥门码头上船。胥门位于苏州城西万年桥南。胥门作东西向,为春秋吴国建造都城时所辟古门之一,以遥对姑胥山(即姑苏山)得名。《苏州府志》云:“胥门,西门也,在阊门南,一曰姑胥门。”现存城门为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重建,明清重修。
苏州古城门皆水陆并列,惟胥门为防太湖洪水进城,宋元以后就无水门。陆门原有至正十六年张士诚增建的瓮城,已于民国时期拆去。现存门洞由三道砖砌拱券组成,第二道与第一、三道垂直相交砌筑,结构与盘门陆门内门相同。
拱门高4.65米,宽3.3米,纵深11.45米。东向(城内)尚存横额,“胥门”二字已毁。门洞左、右残存垣长约65米,残高7.2米,砖石尚较完整。西向(城外)砖石保存甚少。胥门与盘门同为苏州幸存的古代城门。
胥门万年桥在明朝初年已建成,跨度为100米,是桥中最为典型的代表,它与南郊宝带桥、山塘彩云桥,曾被苏州百姓叫作“三鼎甲”的状元桥。说它典型,是因为万年桥的来历、身世之争扑朔迷离,如同苏州的园林、苏州的水、苏州的评弹和昆曲那样,风情万端。
苏州为了保持它的园林风格,因此城内并无高楼大厦,苏州老城被环城的护城河包围着。老城区内建筑多以白墙黑顶为主基调,沿河行去,新老城墙以及绿树柳荫的公园成了两岸最为清秀靓丽的装点,没有刻意雕琢,且显自然大方。
游船的终点是山塘街,然后又折返胥门。在苏州众多的街巷之中,名胜山塘街,被称誉为“姑苏第一名街”。其原因,一是山塘街是一条有1100多年历史的古街;二是它的格局具有最能代表苏州街巷的特点;三是它与许多名人、名事相关。
山塘街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水陆交通条件,曾是明清时期中国商贸、文化最为发达的街区之一。近年来修复后的山塘街是苏州古城自然与人文景观精粹之所在,堪称“老苏州的缩影,吴文化的窗口”。
街道呈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格局,建筑精致典雅、疏朗有致,街面店肆林立,会馆集聚,再现了山塘街的盛世繁华。有民歌唱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有西湖,苏州有山塘。两处好地方,无限好风光。”这便是对山塘街的生动写照。
苏州是个水乡,河道多,桥多,而山塘街是最具苏州街巷特征的典型。它中间是山塘河,山塘街则紧傍河的北侧,通过一座座石桥与另一侧的街道连接。山塘街上店铺、住家鳞次栉比,这里的房屋多为前门沿街,后门临河,有的还建成特殊的过街楼,真是朱栏层楼,柳絮笙歌。
山塘街又是一条典型的水巷,河上装载着茉莉花、白兰花及其它货物的船只来来往往,游船画舫款款而过。这里的房屋沿河有石级,妇女们就在河边洗衣洗菜。那时有些商贩还摇着小船在河中做生意,卖米、卖柴不消说,还有卖点心、小吃、油盐酱醋的。住在楼上的也不须下楼,只要用绳子把盛东西的篮子吊下去,就可以买到你需要的东西。
由于老百姓投诉,姑苏水上游的船现在进不了山塘河,我们只能在外面坐船转转。姑苏水上游也大打折扣,还不如直接看看胥门古城墙和山塘街,根本没必要坐船了。
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苏州河道包括山塘河、上塘河、胥江、平江河、环城河、古运河和江南运河,遗产点包括山塘历史文化街区(含虎丘云岩寺塔)、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含全晋会馆)、盘门、宝带桥、吴江古纤道。
附上海龙公的神州行之华东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