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徐汇滨江保护工业遗存

标签:
上海徐汇滨江大道游记旅游 |
分类: 神州行·华东篇 |
8月24日上午,我带业主领导考察上海徐汇滨江大道,滨江大道管理部门的领导接待了我们并热情给我们介绍了滨江大道的设计理念和规划。说起来惭愧,徐汇滨江大道建成也有一年多了,我还是第一次来,感觉徐汇的滨江大道很生态,也很休闲。
现在的滨江大道,原来都是装卸黄沙石子等建筑材料的小码头,整天尘土飞扬。尤其是龙华机场附近的上海水泥厂,更是污染大户。这次借世博契机终于来的个彻底改造。拆迁了江边的大小装卸码头,搬迁了水泥厂,建成了亲水景观大道。
市民可以从卢浦大桥开始,沿着黄浦江边一直漫步到新建成的龙耀路附近。这是第一期工程,二期工程将一直通往徐浦大桥。数年之后黄浦江这一湾的景观将完全可以与外滩媲美。而且大道要比外滩更宽阔,绿地比外滩更多更大。
这一段江边没有林立的高楼,没有拥挤的交通。所以比外滩更安谧幽静。隔江相望,一面是世博园区,一面是仍在开发中的浦东,浦东浦西比翼齐飞,真是大有发展。我们坐着漂亮妹妹开着的环保观光车,考察一期已建成的滨江大道。
徐汇滨江是上海首个以滨江景观整体开发概念营造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区域以现代城市水岸景观营造为核心,并对沿江多个历史建筑进行保护式的改造或复建,将黄浦江的辉煌历史与徐汇区的璀璨未来完美融合。
滨江公共开放空间一期工程,岸线总长3.6公里,总用地面积24公顷。以前瞻世界城市发展的视野,打造上海浦江最大规模的整体开发,使徐汇滨江升华为一种集高端旅游、办公、商业、居住与一体的全新城市空间!
在开发建设的过程中沿江工业遗存保护,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发挥和利用沿江工业遗存的价值。例如,将上飞厂老机库将在绿地内复建成展览馆,北票码头的煤炭传送带改建成观景长廊、原码头装卸塔吊也将得到保留,南浦站的货运站台改建成休闲设施,沿江固定码头等改建成市民活动的亲水平台,水泥厂预均化库则将改建成穹顶剧场等。
金晖南浦花园:以上海铁路南浦站旧址保护及改建的城市景观公园,公园核心为“南浦1907”(原货运十八线仓库)。树阵广场(原自备码头),是眺望世博园区和卢浦大桥的绝佳场所。在铁路南浦站旧址,依据周围建筑风格特点,新建上海徐汇滨江公共开放空间规划展览馆,通过以往历史图片、目前规划图片展映,向公众展示一个生动的徐汇滨江,诉说它的过去,展望它的未来。
南浦站火车花园:将南浦站中多年珍藏的老火车头进行全面修复,作为徐汇滨江水陆联动运输的永久铭记。
塔吊广场群:徐汇滨江将原沿江塔吊系统进行全部修复,形成多个节点公园,让吊车的巨大身姿首次与公众“亲密接触”。巍峨的钢铁建筑耸立在浦江沿岸,用自己的身躯辉映辉煌的航道,让人们在花团锦簇中回味曾经航船的汽笛轰鸣。
南浦站历史:在徐汇区兆丰路底、黄浦江北、开平码头与北票码头间。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建,初名日晖港站,以河流名命名。经过1953年、1956年两次大规模改造和扩建,1958年该站被命名为上海南站,是上海铁路与水运主要衔接点。
海上廊桥:建于1984年的北票码头原煤炭传送带,通过现代技术修复与加固,并将两头连接着高耸的红色塔吊,形成鲜明的景观标志性,现在改建为长约420米的空中观景廊道,形成上海浦江沿岸唯一的空中视觉平台。
北票码头历史:北票码头位于黄浦江西岸,铁路上海南站以西,岸线长约515米,是上海港装卸煤炭的专用码头,建于民国18年(1929年),为北票煤矿公司投资建设的两座浮码头,全长120米。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对码头进行了改造,是承担龙华地区煤炭供应及水(运)铁(路)中转任务的码头。
龙华港桥“龙之脊”:徐汇滨江承建起徐汇区内最大的一座内河桥梁,由我院设计。桥梁设计理念基于仿生学原理模拟生物脊柱,寓意为黄浦江畔、千年龙华古刹旁连接龙华港南北两岸城市商务区和滨江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纽带。夜晚桥顶与桥底的线型照明与几何开孔的泛光照明相互映衬,仿佛跳动的音符谱写徐汇滨江华丽乐章。
海事瞭望塔: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高约41.2米,用于海事瞭望、监控航道安全、签证管理等。目前滨江公司将外观进行了装饰性的改造。改造后在保留原有功能基础上,于顶层观光平台可将一湾两岸尽收眼底,与龙华港桥共同呈现绚丽的夜景效果。我们坐在塔顶,喝着咖啡,欣赏浦江两岸风光,实在写意。
龙恒滨水栈道区:栈道区由“庆典平台”与“水中栈道”组成,是浦江沿岸极具规模的亲水平台区。通过水中栈道沿江横向延伸,将徐汇滨江亲水生态空间进行全面演绎。
附上海龙公的神州行之华东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