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议: 魏蜀两国,谁为汉统?

标签:
魏蜀汉统之争皇帝称谓 |
分类: 红楼西遊三国水浒封神演义博文 |
魏、蜀、吴三国同属于东汉未年的国度,从整个三国战略看,蜀吴联合拒魏是贯穿始终的战略主线,其核心是魏蜀两国从未间断的汉统之争,而吴国一向比较独立,与蜀魏未见汉统纷争。那么,魏蜀两国谁为汉统呢?
我们可以先看看先主刘备开创的蜀国,史称蜀汉。《三国演义》一开头就交代了刘备的来头:说他是涿县中一个英雄,“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客下玄孙。昔日刘胜之子刘贞,汉武时封涿鹿亭侯,后坐酎金失侯,因此遗这一支在涿县。”而刘备正是涿县刘氏。
自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后,刘备参见汉鲁恭王刘某之后、幽州太守刘焉,说起自己刘氏宗派,刘焉大喜,就认刘备为自己的侄子,刘焉与刘备既不是真正的叔侄关系,更勾不成皇叔关系。而《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刘皇叔”之称呼,也是在汉献帝刘协朝堂上亲口称刘备为皇叔后才有的,后人对刘备的皇叔之称均出自于此。我们无从知晓皇叔之称是汉献帝事出有据,还是他的客套之辞?
汉高祖刘帮曾有言:非刘姓不得为王,因此汉代一直以刘姓世袭帝王之位,至于吕雉、霍光、王莽、董卓、曹操等非刘姓称王的,都是篡夺汉位者。从刘姓为王的意义上讲,刘备无疑归于汉统。他虽说是昭烈帝,却是蜀国自立的皇帝,不是汉朝的世袭皇帝。因为自从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其后裔没有一人当皇帝的。而汉朝真正的世袭皇帝,是从刘胜的弟弟汉武帝刘彻开始的,他的后裔接连世袭着汉朝的各代皇帝。当时,刘备的祖世爷刘胜,仅被其弟刘彻封了个王位而已。
我们再看看曹操奠基的魏国,史称曹魏,没称魏汉,这是有道理的。因为魏国是从曹丕称帝开始的,如果包括曹操在内,有六任主公,虽然曹操、曹丕、曹叡、曹奂都曾称作皇帝,但和曹芳、曹髦一样,都为魏主,只是代汉称帝,没有汉统称谓。如称:魏武帝曹操、世祖文帝曹丕、烈祖明帝曹叡、元皇帝曹奂等,而曹芳、曹髦连个谥号都没有。从这个意义上讲,魏国诸帝与汉统属性毫无关系。
不过,话又得说回来,曹操消灭董卓后,汉朝未代皇帝汉献帝刘协被曹操所挟,从洛阳挟持到许都,一直在曹操身边,成为汉朝受曹操及后任魏主控制指使的傀儡皇帝,直到曹丕称帝,汉献帝在魏国长达24年之久(即献帝被挟持许昌到曹丕废献帝为山阳公),占其在位31年时间的绝大多数,再加上他被废后的14年,献帝的一生基本是在魏国度过的。期间,魏主都持有秦汉传承下来具有皇权像征意义的传国玉玺,在汉朝名存实亡的背景下,代汉献帝行使着皇帝的权力,挟天子而令诸侯。而刘备之蜀国就没有传国玉玺在手。如果从这点上讲,曹魏似乎又有着某种汉统的因素。
纵上所述,笔者认为,魏蜀两国比较,蜀为汉统理由比较充分,因为它有刘姓为王的血统存在,刘备为景帝之后也是可信的。而魏仅凭挟有献帝,就归魏为汉统,未免太过牵强。刘备的兴汉是真,而曹操的代汉是假,因此,史称蜀为“蜀汉”,称魏为“曹魏”是有道理的。魏蜀吴三国只是同处东汉时代罢了。
红楼梦贾府直系人物关系表
初读白话《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 初读白话《史记》卷十一——孝景帝本…
初读白话《史记》卷十一——孝景帝本… 初读白话《史记》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