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老猴随笔
老猴随笔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1,869
  • 关注人气:44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简析宋江全伙招安成功的三大原因

(2009-07-05 14:03:32)
标签:

招安

宋江

好汉

梁山

皇上

下诏

诏书

赦罪

重用

虚假

信真

分类: 红楼西遊三国水浒封神演义博文

 “招安”是小说《水浒传》描述的主要情节,宋江招降纳叛、招兵买马的目的在于为招安作准备,108将的聚义排座次是宋江向皇上乞求招安的敲门砖和见面礼。招安之后,皇上由于在四大奸臣的操纵下,并未诚信兑现诏书承诺,故使招安成了梁山义军兴衰的根本转折点。在招安问题上,宋江是主招派,是招安的主持者策划者,代表着梁山义军的主流势力。以李逵为代表,包括林冲、鲁智深、李逵、刘唐、穆弘、史进及六个水军都头等很多好汉并不赞成、甚至是极力反对招安的,他们是招安的反对派。但是,尽管好汉们内部对招安有分岐,态度并不一致,最终宋江一伙不是铁板一块,还是全伙招安成功。那么宋江的招安愿望为何得以实现呢?本文认为:

一、受宋江招安主流思想的左右,是好汉们成就招安的主要原因

熟悉《水浒传》的人都知道,宋江招安之心由来已久,归降已决,早在他举办重阳菊花会,乘着酒兴,醉作《满江红》一词中,就有“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的表白。

当第一次招安夭折,宋江护送钦差陈太尉时,再拜伏罪道:“非宋江无心归降,实是草诏的官员不知我梁山泊里弯曲。若以数句善言抚恤,我等忠心报国,万死无怨。太尉若回得朝廷,善言则个”。这就表明宋江真心归降,对首次招安失败并不灰心,再有所图,表示要为成就招安大业作最后的努力,同样也是他“望天子降诏早招安”的心理表白。

在迎接殿前太尉陈宗善来梁山招安之际,宋江与众好汉打招呼道:“我们受了招安,得为国家臣子,不枉吃了许多磨难,今日方成正果”。

     宋江是梁山好汉的头领,在义军中有着任何人不可替代的影响力与号召力,他上述迫切招安的主流思想,极大的影响和左右着好汉们招安归降的心理,不能不说是使招安最终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二、受皇上承诺“赦罪”“重用”的影响,是好汉们成就招安的主要诱因

     梁山义军招安,有两个关键问题,一是他们大多人负罪在案,逼上梁山,要求赦罪,修成正果,同归大宋,是他们中多数人的心愿;二是他们都有浓烈的官瘾,共同期待到朝中为官,做国家臣子,当朝廷良臣。正如戴宗在动员石秀上山入伙时说道:“小可一个薄识,因一口气,去投奔了梁山泊宋公明入伙。如今论秤分金银,换套穿衣服。只等招安了,早晚都做个官人。”这就一语道破了戴宗为到朝中做官而期盼宋江招安的内心世界。在宋江手下,像戴宗这种官瘾十足的好汉不在少数,戴宗只是其中的典型而已。

    这两个关键问题,在相隔不到一年时间的两次诏书中,却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表述,从而,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招安结果。

前者,皇上听从御使大夫崔靖所言,为避免起兵征伐梁山之不利,借宋江之力,征讨大辽与方腊,降下丹诏,派殿前太尉陈宗善,直到梁山泊来降旨招安。此次招书,不但没有全赦宋江一伙的罪孽,丝毫没有承诺委任重用加官晋爵的意思,反而把宋江一伙看作罪犯,视作“啸聚山林,劫掳郡黾”的草寇,要他们立地成佛,缴械投降,方才免罪,给他们恶语吓唬,施加压力,企图使他们屈打成招。在此诏书下,未得满足、性格刚毅的梁山好汉们,扯诏、大骂、挥刀示威、一齐发作,愤然离去,首次招安宣告失败。

后者,天子御笔亲书丹诏,亲派殿前太尉宿景元来梁山第二次招安。这次诏书,一反常态,不但言词委婉,善言抚恤,百般溢表义军之举,而且对梁山好汉们上述两个最关心最直接最重视的关键问题,作出了比较明确的回答和承诺。如说“宋江、卢俊义等,素怀忠义,不施暴虐,归顺之心已久,报效之志凛然”“虽犯罪恶,各有所由。察其情恳,深可悯怜”。还说,朕今下诏“将宋江等大小人员所犯罪恶尽行赦免”。“赦书到日,莫负朕心,早早归降,必当重用”,等等。不明皇上真实下诏意图的好汉们,在这些虚情假意承诺的迷惑之下,信以为真,带着种种幻想与期待,山呼万岁,再拜谢恩,众皆大喜,全伙招安。

三、受大聚会歃血誓盟义气的制约,是好汉们成就招安的主要动因

    洒血为盟是聚会结义的主要形式,在水浒战事中,曾出现过晁盖、吴用、刘唐、三阮聚义誓言;二十一头领梁山聚会设誓参拜;李俊、童威、童猛、龙费保、倪云、卜青、狄成等七人太湖小结义誓言;梁山好汉白龙庙小聚会盟誓;梁山泊108位好汉排定座次后的大聚会等五次血盟聚会,此外还有过无数次兄弟结义举动。这些聚会与结义,已在众好汉间形成了非常稳固的友好关系,因此,江湖义气、哥们义气成了梁山好汉难以改变的秉性。既然他们听从宋江“对天盟誓,各无异心,死生相托,吉凶相救,患难相扶,一同保国安民”之言,立下“自今以后,若是各人存心不仁,削绝大义,万望天地行诛,神人共戳,万世不得人身,亿载永沉未劫”的誓言,作出“同声共愿,但愿意生生相会,世世相逢,永无断阻”的许愿。那么,他们在决定招安与否的关键时刻,也就理所当然地走到了一起,选择共同招安的道路全伙招安了。至于他们招安以后,能否再共处在一起,那就另当别论了。

    最后顺便说上一句,我不是水浒的专业学者,只是水浒的普通读者,在阅读之余,有兴趣思考点问题,今就宋江招安原因一事作些探究,想到了以上三方面的原因,讲得相当粗略,也想不出更深层次的原因,不知愚之所言是否得当?

红楼梦贾府直系人物关系表

武松一臂之力   大无穷

从杨修死因  看人在职场上的适应性

红楼梦主要仆佣人物关系表

孔明之哭多奇"旨"

小侃“军灶”的军事价值

对"智多星"吴用一段忽悠对话的深思

驰骋三国战场的赤兔马也是三国英雄啊 

 李鬼原形毕露带给我们的三点启示

从孔明“七擒七纵”孟获谈我国民族精神之传承

三国说客  芸芸众相   知多少?(二)

三国说客  芸芸众相  知多少?(一)

略谈张飞与李逵之相像

析,高球一粒官运亨通的传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