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介绍一位热心为宅上老人撰写身世的老者

(2012-02-26 17:13:29)
标签:

老人自传

为老人写史

回忆

经历

人生

身世

哀思

寄托

分类: 退休生活与家庭教育

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一部历史,多彩的人生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用传体文字表达出来,有的自己写,有的组织写,也有请他人写。而在农村,老人们并不在乎这一点,更不要说写自传向家人表达了。

农村老人都是很传统的,他们在晚辈面前,大多不愿意过多地讲述自己的人生,表露自己的甜酸苦辣,传喻个人的喜怒哀乐,生怕晚辈反感与厌烦。因此,老人的经历只有自己清楚,晚辈们知之甚少,或者根本不了解。正因如此,有的老人过世了,儿女们还说不出父母的具体身世和生平经历,这对老人来说是很不公平的,无疑是一种悲哀。

一个不愿意倾听长辈诉说的晚辈,不是好晚辈。忘记父母的过去,说严重一点,就是对父母的背叛。主动向父母了解其身世,是儿女对父母敬重和负责任的表现。自己的父母,不论他们生平如何,是非凡还是平凡,对自己或多或少都有影响,最起码他们养育了自己,曾经付出过、奉献过、“牺牲”过,都值得自己知晓他们的过去,绝不能将自己视作无根之人,置父母的身世于不顾。

随着社会尊老、爱老、养老教育的不断深化,为人子女者,也开始重新感悟并主动纠正自己的错误做法,越来越重视了解父母的生平,但都不系统、不完整,仅仅停留在口喻上,流传于家庭中,父母健在时,通常难于见诸文字。

近十多年来,我们市郊农村,很多行政村组织撰写了村志,有的宅基还专门写有宅史。这些具有乡村气息、反映乡亲过去的史料,送到百姓手中,多为喜闻乐见,深得百姓喜爱。同时,在整理史料过程中,撰写者发现很多老年人津津乐道于自己的过去,有将自己的身世诉诸文字的愿望与要求。由此,便出现了一些专为老人写史的热心人,现年七旬的老李就是其中的一位。

在撰写村志宅史的过程中,老李发现,老年人生在农村,一生务农,沥经沧桑,经历丰富,有必要把他们的生平写出来。但他们苦于没有文化,不能自写身世。自己虽说文化程度不高,但能尽为而为,为他们服务,代他们写史。

老李借助参与撰写村志宅史的机会,抱着抢救史料的态度,只争朝夕,走家串户,先急后缓,先写本人和家人有迫切要求的老人身世,再动员写其他老人的身世。写史过程中,老李以同样是老人的身份,用家人的亲切口吻,耐心听取老人娓娓道来的人生经历,听到有疑问和不完善的地方,老李会不时进行发问,帮助老人仔细回忆,加以补充;听到老人讲到过去的痛苦、受难、困饶时,老李会激发侧隐之心,会同老人忆过去的苦;听到老人讲到过去的成绩、贡献、事迹时,老李会交口和赞,和老人共忆过去美好的时光;听到老人讲到过去的挫拆、积怨、愤怒时,老李会细心劝说,帮助老人解脱积淀在心头的忧愁与懊恼;听到老人讲到过去的孤独、寂寞、悲凉处境时,老李会认真开导,引导老人看到如今的光明……。就这样,老李在一次次与老人的接触交谈中,拉近了距离,得到了老人许多有价值的信息,收集到了家人所鲜为知晓的老人史料。在写好初稿以后,老李继续向老人反馈情况,把初稿一遍又一遍地读给老人听,征求老人意见,必要时还听听知情人的意见,以免产生不实与疏漏。老李已坚持十多年为老人写史,如今,他已将一份份写好的老人史料打印成文,作为第一手资料纳入村志宅史。

老李为老人写史,一方面要使儿女牢记父母的艰辛与不易,另一方面作为老人去世时,后人所作的悼词使用,这样,一旦老人与世长辞,家人就不会措手不及,临时抱佛脚了。现在宅基上,凡家有丧事,都请老李到场,发挥他的作用,把亡者的身世,在悼词中向在场人员表达出来,以寄托人们对亡者的哀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