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白话文《史记》卷七 项羽本纪第七随记

标签:
项羽刘帮四面楚歌破釜沉舟异军突起乌江自刎 |
分类: 史记、家春秋、五代史 |
项羽是在陈胜、吴广大泽乡农民起义为代表的秦末农民起义高潮中涌现出来的一位英雄。秦二世皇帝(胡亥)三年,他带领诸侯大军进入咸阳城,杀掉了才当了四十六天秦王的子婴以及秦的公子宗室,灭了秦,自立为西楚霸王,所有诸侯军队都归项羽部下,成为诸侯的统帅。本卷通过记述项羽在推翻秦王朝过程中建立的巨大功绩,以及他在灭秦以后,目光短浅,策略错误,企图恢复封建贵族政治,烧杀破坏,丧失民心,以至在楚汉战争中造成军败身亡的悲惨结局,生动而深刻地描述了项羽的一生。
司马迁在本卷进行了粗线条勾勒之后,抓住几个醒目的事件,着力进行了精益求精的描写。
(一)项羽设鸿门宴场面的极力铺排
巨鹿之战,项羽攻破秦军,解赵军之围,成了诸侯军统帅后,另一路义军刘帮乘秦军主力被项羽牵制在巨鹿,关中空虚之际,抢先击破关中秦军,占领了咸阳,使项羽大为不满,便率军破关而入,进驻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自恃手中兵多,企图消灭刘帮,独霸天下。当时项羽军四十万,刘帮军不足十万,刘帮自度力量不敌项羽,便采纳谋士张良计策,利用张良与项伯的旧交好友关系,拉拢项羽叔父项伯,引进刘帮亲自到鸿门向项羽请罪。鸿门宴上,项羽的谋士范增几次举起所带玉块,暗示项羽要杀死刘帮,但项羽却优柔寡断,未能下手,最终被刘帮借故小解,得以逃脱,避遭杀身。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鸿门宴的故事。本卷,对鸿门宴极力铺排的场面进行了详尽的描述。
(二)项羽解垓下之围和乌江自刎的悲剧气氛的极力宣染
汉王刘帮五年十月,与诸侯兵共击楚军,跟西楚霸王项羽决战于垓下。汉淮阴侯韩信帅兵十万,独挡一面,参与对项羽的垓下决战。项羽的部队在垓下修筑营垒,兵少粮尽,陷入汉军的重重包围之中,他率八百多壮士趁夜突破重围,向南飞驰而逃,汉军追赶不及,项羽渡过淮河,只剩下一百余壮士,到达阴陵,迷路陷入沼泽地区,被汉军追上。项羽又带兵逃到东城,这时只剩下二十八人。汉军又追赶上来几千人,眼看不能逃脱,项羽将骑兵分成四队,朝四个方向突围成功,杀死汉军八十多人,还杀了一名汉军骑将和一名都尉。这时,项羽向东逃到乌江,他不为过江称王所动,拒绝渡江,决心与汉军背水一战,汉军赶到后,仅项羽一人就杀死汉军几百人,自己负了十多处伤。最后自刎而死。
本卷,对此战呈现的“四面楚歌”成语的景象以及项羽“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再见江东父老,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难道心中没有愧吗?”的感慨心理进行了生动的记述。
(三)项羽破釜沉舟情节的精雕细刻
秦二世三年十月,项羽杀死了久久不愿渡河破秦救赵的上将军宋义,决心领兵北上,渡过黄河与秦军决战。主力渡河后,为了激发楚军斗志,坚定将士决战的信心,项羽下令把船敲破,沉入水中,把做饭的锅和蒸饭用的瓦甑都敲碎,把房屋都烧掉,保留三天的粮食,用以向士兵表示,如不能战胜,就只有一死,没有退还的可能,士卒乃没有一人有退回之心。而后,项羽身先士卒,率部杀向巨鹿,九战九捷,大破秦军。本卷,对破釜沉舟的情节也作了详细的记述。
(四)陈晏举荐项羽异军突起成语的描述
本卷写道,东阳少年们起事,杀死了东阳令,推立原东阳令史陈晏作领导人为王,陈晏推辞,并向他的兵士官吏举荐项羽当领导人,说道,项氏是世代大将传家,在楚国有大名。现在要举大事,恐怕非项氏出来领导不可。如果项氏来领导,我们都依靠有大名的世族,一定可以消灭暴秦。于是,大家都听从陈晏的话,把兵卒都归属于项羽,此时,项羽手下有六七万人,渡过淮水,驻军下邳,成为一支楚国大败秦军的主力。
初读白话《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 初读白话《史记》卷十一——孝景帝本…
初读白话《史记》卷十一——孝景帝本…
初读白话《史记》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