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些大人最容易溺爱孩子

(2010-09-03 20:48:48)
标签:

切勿溺爱孩子

严爱

养教

健康成长

分类: 退休生活与家庭教育

众所周知,在养育子女过程中,“溺爱”对孩子成长的危害性最大,有百害而无一利。它是家长管教孩子的一个大忌。许多孩子骄生惯养,不服管理,好逸恶学,到老不成器,给家庭、社会带来无穷麻烦,究其原因,与家长对他(她)们的溺爱不无关系。那么,那些大人容易溺爱孩子呢?

我认为,大人溺爱孩子,虽然表现形式不一样,但都不是盲目的,有其一定的思想根源。综观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溺爱孩子,与大人曾经失去母爱的痛苦经历有关。有些孩子的父母或爷爷奶奶,在他(她)年幼时,父母离异,母亲弃他(她)而去,或者母亲死亡,离他(她)而走。他(她)们从小就失去了母爱,在孤独和痛苦中度过童年的时光。因此,当他(她)们看到自己的亲骨肉降生身边之后,饱尝没有母爱之苦的他(她)们,在转换了被爱的角色以后,怎么能不勾起自己往日痛苦的联想,又怎么能不渴望孩子在自己的关怀下,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呢?总希望自己曾经有过的痛苦经历与悲局,不再重演在孩子的身上。“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没妈的孩子像棵草”,这支歌在童年失去母爱的父母和爷爷奶奶心中已经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在此情况下,他们一定会把更多的爱心,加倍灌输和奉献给孩子,溺爱也就在所难免了。

溺爱孩子,与大人封建宗族观念的影响有关。重男轻女,传种接代,延续香火,这种数千年来形成的封建宗族观念,在不少人心中根深蒂固,挥之不去。有子不怕穷,养儿能防老,女儿要出嫁,男儿应当家等思想,至今还影响着诸多孩子家长的心灵,他(她)们虽然口口声声说,投身不由己,生男生女一个样,但一看到自己生了个男孩,心里就有别样的高兴,感到无比幸慰与自豪,觉得有了资本。尤其是隔几代生一个儿子的父母,见到自家已经中断的香火得以接续,怎么能不痛爱呢?对于这个盼星星盼月亮难得到来的儿子,怎能不视如掌上明珠呢?在此情况下,父母一定把孩子当作一颗救星,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于是,溺爱也就容易产生了。

溺爱孩子,与大人急于弥补对子女的愧疚心情有关。有些大人在年轻时,因工作、事业需要等原因,给孩子造成了一些非主观因素带来的缺失或没有及时抓好孩子的教育培养,影响了孩子的学业和前途,或没能及时给孩子关心照顾,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或没能时常相处在一起,影响到孩子与大人的感情等。所有这些,都会受到孩子的指责与不满。当他(她)们升格为爷爷奶奶,有了孙辈以后,回首过去犯下的缺失,心中的内疚感油然而生,就会萌生出“儿辈缺失孙辈补”的念头,为了给儿辈有个好的表现,爷爷奶奶一定会在关爱呵护孙辈上动足脑筋,下足功夫,不该殷勤的殷勤,不该满足的满足,要星星给星星,要月亮有月亮,再加上祖孙隔代亲的普遍倾向,对孙辈的溺爱也就会接踵而来了。

溺爱孩子,与大人日常养成的阔绰消费习惯有关。有些大人经济条件比较好,生活比较殷实,平时消费讲点排场,手头花费比较阔绰,在他们看来,钱迟是孩子的,现在有钱不让孩子花,更待何时?穷人和富人的孩子一个样,有钱又有什么意思?因此,他(她)们对自家的富二代、富三代,特别放纵花钱,从来不会吝啬小气,怠慢孩子,他(她)对孩子只注重给予物质,宠爱、灌爱孩子,把孩子打造成一个与众不同、引人注目的阔少弟子,而不注意加强对孩子的教育,把他们引上正路,让孩子融入到大众孩子行列之中。如今,社会上富人子弟,被大人溺爱,宠坏变坏,到头来反而找大人麻烦的事例数不胜数。

溺爱孩子,与大人穷于攀比的不良喜好有关。有些大人,盲目攀比心理严重,在有些方面,不问条件是否允许,也不问有否必要,一概与别人比高低,以此来满足自己和孩子的虚荣心,生怕自家孩子差了,穷了,被人家瞧不起,受欺侮。这也很可能引发溺爱孩子的现象发生。

孩子从小就有享受与崇尚溺爱的天性,孩子受溺爱,与他(她)无关,责任在父母,在爷爷奶奶。随着计划生育的推行,百姓家庭经济的改善,独生子女将越来越多,孩子受溺爱的条件将越来越充分,可能性也越来越大。为了孩子的将来,当父母和爷爷奶奶的,一定要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对孩子爱在‘严’上,爱在心里,爱在养而教上,千万不要偏爱、袒护、灌宠、溺爱孩子,以便为孩子开辟一条健康成长之路。

 

 那些大人最容易溺爱孩子           泱泱《弟子规》  深深做人理 那些大人最容易溺爱孩子

父母为主带教  对孩子成长最有利         孩子花钱还需要家长要‘教’吗?

孙子录取名牌初中学校的三点启示         辅导孩子写作文应加强情景演说

辅导孩子写作文也要有新意               切莫忽视见机行事教育孩子

早年不教子  晚年食苦果                 要教育孩子懂得防微杜渐

妈妈和奶奶在儿孙面前怎样说话为妥…   夸咱们家的三代《哥俩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