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如来佛祖选定的寻觅取经人的最佳人选?

标签:
如来佛派观音菩萨寻找取经人唐三藏师徒唐太宗 |
分类: 红楼西遊三国水浒封神演义博文 |
如来佛祖在灵山大雷音寺对众菩萨说,有三藏真经要永传东土,劝化众生,谁肯去走一躺,观音菩萨表示“愿上东土寻一个取经人来。”如来见了,心中大喜道:“别个是也去不得,须是观音尊者,神通广大,方可去得。”临行前,如来对观音说:“这一去,要踏看路道,不许在霄汉中行,须是要半云半雾。且过山水,谨记程途远近之数,叮咛那取经人。”观音拿上如来佛交给取经人使用的袈裟、锡杖、紧箍儿、金紧禁三篇咒语等宝物,踏上了去东土的寻人之路。这段对话表明:在如来佛心目中,落伽山慈悲主——潮音洞观音菩萨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疾苦,是寻觅取经人的最佳人选,担此重任非他莫属,别人都不能胜任,对观音菩萨是充满期待。
那么,如来佛的这种选人方法,是主观武断拍脑袋,还是有的放矢知人善任?观音菩萨这个人究竟选得准不准?作者在《西游记》一书中已经作了明确交代:
观音菩萨牢记如来佛祖临行嘱托,认真寻到了“信善”的取经人。他到达长安后,把选取经人放在首位,对唐太宗举荐的取经人——由前世如来佛祖二徒弟金蝉子转生东土的玄奘大阐法师,不因曾是旧相识,又是如来佛的弟子而买顶头上司的面子,马虎从事,随口应允,讨得如来佛欢心,而是在大陆大会上,与弟子木叉一道,从三方面对玄奘法师进行了认真考察:“一则看他那会何如(即看玄奘的行好不好)二则看他可有福穿我的宝贝(即看玄奘配不配穿如来佛交给的袈裟,是不是坚心来西天取经);三则也听他讲的是那一门经法(即当场听玄奘给众僧讲的是小乘教法还是大乘佛法)。”师徒在大会现场看到,玄奘仙音响亮,佛号喧哗,果然是一派明智金蝉之相,考察结果令观音菩萨特别满意,遂定为取经人,由唐太宗指经为号,称玄奘为唐三藏,开始了迈长的取经之路。
观音菩萨按照如来佛祖临行嘱咐,细心堪察谨记取经人经历的难数。观音前去东土寻找取经人,沿路之上,他且过山水,仔细踏看道路,谨记远近之数,为如来佛祖和唐三藏提供依据,作好“苦历千山,询经万水”的思想准备,于是,便有了唐僧西天取经“九九八十一难”。不仅如此,观音还叫弟子们暗中保护唐僧,并用“灾难薄”将以唐僧为首的取经团队西行路上历经的灾愆患难,一难一难地谨记在灾难薄上(详见第99回)。唐僧师徒在灵山大雷音寺向如来佛获取真经东回至三门山,观音接过弟子的灾难薄一看,发现离十四年的五千零四十日还差八天,也就是九九并未归真,只受过八十难,还少一难。他就秉报如来佛,下旨叫唐僧师徒折返,把真经留住,再生一难,这就有了第99回“九九数完魔灭尽,三三行满道归根”。由大白赖鼋从天通河西驮唐僧师徒来到河东陈家庄,全庄百姓见到当年救命恩人,盛情迎接款待。师徒守定真经,不露真相,深夜离开陈家庄,径回大唐,向唐太宗面呈真经,功德圆满。
观音菩萨遵照如来佛祖旨意,跟踪帮助取经人排除难以愈越的魔障。观音菩萨没有辜负如来佛祖的希望,不仅寻觅到了理想的取经人,而且还注意洞察取经人在取经途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所遇到的磨难,帮助他们排除跨越不了的磨障。先后八次解决了连孙悟空也解决不了的难题。诸如:帮助悟空在舵盘山降伏了小白马;收降了黑风山大王黑熊精,使唐僧得以脱险;派弟子帮悟空大战流沙河水怪,收降了沙和尚;到五庄观挥洒甘泉水和杨柳枝,替悟空恢复人生果树;带徒弟木叉下钻头枵山,使降妖杵助悟空将红孩儿一举收降,救出了唐僧和八戒;替悟空除掉了天通河灵感大王;指点昂日星官降伏了毒敌山琵琶洞摄走唐僧的蝎子精,唐僧获救;帮悟空降服强占朱紫国王妻的麒麟山獬豸洞妖精赛太岁,国王夫妻团圆等等。使师徒渡过了一道又一道难关。可以说,观音菩萨无时不在关注取经人的行为与命运,在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无能为力、取经团队前进严重受阻的情况下,以观音菩萨为都能亲自出马,最后战胜魔障,确保取经人圆满完成如来佛下达的取经任务。
纵上所述,如来佛祖对观音菩萨是非常信任的,而观音菩萨对如来佛交代的任务也是相当重视、极其负责的,他不愧为如来佛祖亲自选定的去大唐寻觅取经人的最佳人选,由他担此重任是再合适不过了。
初读白话《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 初读白话《史记》卷十一——孝景帝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