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誓山盟结义 言而无信所欲

标签:
结义誓盟承诺信誓旦旦言而无信 |
分类: 红楼西遊三国水浒封神演义博文 |
知道水浒情节的人都晓得,类似《三国演义》中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事例,在梁山好汉中也屡有出现,他们通过举行饮酒立誓、点香磕拜、歃血誓盟等形式,立下海誓山盟,许下了戮力同心,永世相好的诺言。
吴用顺应公孙胜“劫取梁中书送丈人蔡京庆生辰十万贯金珠宝贝”之七星一梦,替晁盖出谋划策,诱说石碣村阮氏三兄弟随晁盖于黄泥冈拦取富贵生辰纲之物,并在晁家庄七人重整杯盘,再备酒肴,众人饮酌,金钱纸马,香花灯烛,聚义举事,说誓道:“梁中书在北京害民,诈得钱物,却把去东京与蔡太师庆生辰,此一等正是不义之财。我等人中,但有私意者,天地诛灭,神明鉴察!”。他们将此着视作替天行道的仗义疏财之举,并表示了毫无私心的承诺。但在他们劫得生辰纲以后,并没有按照自己立下的誓言去做,而是分给装扮卖酒、参与毒害杨志等人的白胜一包金银(见102页)。晁盖当寨主后,为收买大家,取出劫得的生辰纲金珠宝贝,当厅赏赐给了众小头目并众多小喽啰。晁盖送给宋江一百两金子,宋江也承认确有此事。除此之外,晁盖等将劫取生辰纲作何用处,不得而知。
二、江州城外白龙庙小聚会(250、251页)。李逵等梁山好汉劫法场救出宋江后,张顺等九人,晁盖等十七人,还有宋江、戴宗、李逵,共二十九人在白龙庙小聚会。书中只讲到“二十九筹好汉,两两讲礼已罢”,未见此次聚会的详细情节,可以猜测,大体的形式和其他聚义基本相同。
但后来的情况就起了很大变化,在最后剩下的二十七位好汉中,很多人不再愿意跟随宋江继续为大宋卖命,纷纷辞官而去。例如:公顺胜对征辽后的前景看破红尘,毅然辞别宋江,归山中从师学道,侍养老母,颐养天年去了;征讨方腊得胜后,阮小七不愿为官,宁愿打回老家梁山石碣村,重操旧业,打鱼为生,奉养老母,以终天年,六十而终;燕青淡泊自身,自思命薄身微,不堪国家任用,情愿退居山野,为一闲人,连夜潜去,自投别处,去向不明;宋清只在乡中务农,衣锦还乡,奉祀宗亲香火;戴宗辞官,去泰安州岳庙里,陪堂出家去了;柴进推称风疾病患,情愿辞纳官诰,求闲为农,辞别众官,再回沧州横海郡为民,自在过活,无疾而终;李应推称风瘫,不能为官,随杜兴返独龙冈村中过活去了;邹润不愿为官,回登州云山去了;蔡庆随关胜回北京为民;蒋敬思念故乡、愿回潭州为民;穆春回揭阳镇乡中,为良民……。
四、李俊费保太湖小结义(567、570页)。李俊等人眼见梁山军马征方腊挫动锐气,天数不久,便不愿再与宋江为官,太湖水寇头领龙费保见机挽留李俊,李俊考虑到一时与宋江恩义难抛,向龙费保表示,带领童威童猛先行结义,待收伏方腊之后,再来相投,互相结义饮酒,定下盟约,誓不负盟。后来,李俊童威童猛果不失信,兑现了当初的承诺。他们三人在宋江收伏方腊后,如约前来寻见龙费保,并在太湖边的榆柳庄商议,共同打造船只,从太仓港乘驾出海,自投外国,李俊当了罗国之主,童威童猛、龙费保等六人做了化外官职,自取其乐,另霸海滨而去。
《说岳全传》中的吴越方言(二) 2010-05-14 16:45
写进《说岳全传》中梁山泊好汉的晚辈们 2010-05-01
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