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王当兀术义子 是认贼作父还是卧薪藏胆?

标签:
康王赵构人质义子人在番营心在宋逃脱返朝即们南京 |
分类: 宋史演义博文 |
——记身在番营心在宋的康王赵构
兀术一犯中原,徽钦二帝在大军压境之下,曲于金军压力谋求议和,奸臣张帮昌卖国求荣,被兀术在番地封为楚王,并借与和兀术议和的名义,将宗徽太子九殿下康王作为人质骗到大金国黄龙府,兀术因另有所图,认康王为义子,康王故作认从,当兀术的义子,在府中浓深得恩宠,随兀术左右。那么,康王赵构为什么要认兀术的义父,是认贼作父还是卧心藏胆?如果不弄清缘由,搞不清来龙去脉,就会给读者造成误会。细读本书之后,便可知晓答案是后者。康王身陷金国,沦为人质,但心在宋朝,一心想保住宋室江山。
书中介绍,张帮昌假借让兀术退兵为名,先前曾三次行骗徽宗皇帝,但仍不死心,步步为营,第四次又以退兵为由终于将康王当人质骗去番营,康王秉承父命,为父为国分忧,背离父兄,舍命前往番营。临行前他对父亲毫不犹豫的说道:“社稷为重,臣愿不惜此微躯,前往番营便是了”可见他是舍卒保车,为顾及宋室安危的大局而去的,宋朝江山在康王心目中始终是挥之不去的。
当他进入番营兀术帐下后,始终牢记陪同他一起入番营的吏部尚书李若水的暗中嘱咐,“以社稷大业为重,能弱能强,有勇有谋,随机应变,不拆锐气”,利用各种机会同兀术周旋。
当兀术假意许下“若肯拜我为父,我若得了江山,还与你为帝”的承诺时,康王听得兀术“愿还自己的宋朝江山”,心想,这是个机会,暂且顺水推舟,拜他为义父,等待时机,打道回府。就这样,康王虚情假意,装作正经,半推半就,勉强答应当了兀术的义子,认兀术为父王。从此,康王卧薪藏胆,苦身焦思,佯作温顺,听从“父”命,深得四狼主兀术的宠爱。
当康王从失陷于番营的宋代雁门关总兵崔孝(因在番军当马医十九年有功,得到兀术信任而服侍康王)那里,得知父兄二帝被囚于五国城井底,正在坐井观天,朝中无主的消息后,心急如焚,恨不得一下子插翅回朝。他用颤抖的双手,秘密接过崔孝呈上的二帝在井底亲笔写下的血衣诏书,细细看了:“叫康王逃回中原,重振江山,不失先王祭祀”的圣旨,越增悲戚,想到二帝蒙尘,庙宇毁伤,皇天不佑,更加伤心。他无心参与兀术祭祖,借口受惊心痛,身上不安,独自流泪不饮。实际上,康王想起正在井底囚禁受难的父兄,想起被张帮昌前于自己骗给兀术为人质的兄长赵完之死,想起朝中无主,宋室危在旦夕,他已经心急如焚,归心似箭,早就“人在番营心在宋”了,一旦有机会,他就会不失时机地逃脱。
纵上所述,康王赵构在被张帮昌所逼无奈的情况下,抱着誓保宋室江山的心愿离开京城汴梁沦为人质。因此,从他来到番营,认兀术为义父之日起,就日夜思念返朝,于是便有了之后诸多的脱逃之举。所以康王当义子,并非认贼作父,而是卧薪藏胆,缓兵之计,最终还是如他所愿,返回大宋国度,显示了应有的民族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