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晨练老年人,常悟“活动”理

(2009-07-21 21:51:33)
标签:

晨练

体锻

老年人

坚持

毅力

运动

肌体

生命

生活质量

分类: 评述

   我是一个晨练爱好者,坚持了二十多年晨练,靠近我们小区不远处曲棍球场四周标准的400米跑道,是我每天必去晨练的地方,长期的晨练使我结识了很多老年练友,从中也使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在晨练人群中,年轻人很少,多数为退休老年人,五六十岁、七十多岁的都有,他们凑在一起,常常热切地交流着晨练的体会,谈论着晨练对自己身心带来的益处,感悟着活动与生命的意义。

     大家认为,“活动”这一动词,对应着人们在生活空间所呈现的运动状态,反映着人们对运动的积极态度及其产生的良好生存状况。无论从字面上,还是从词义上讲,“活动”都与人的肌体,也就是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正如晨练老人所说:活动活动,活着就要动。不动不活,动着就能活。要活就要动,越动越能活。时动时不动,半死又半活。一直不愿动,最终就不动(死去)。正因如此,他们把“活动”看成作是免费的营养、免疫的药物、益寿的良方、强身的公律。他们都能积极地投身到“活动”中去,选择适合自己身体条件的活动项目,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不间断的运动锻炼。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毛主席向全国人民发出的号召,“活动”锻炼不是到了老年才需要,而是对所有的人都有好处。很多人年轻时认为自己身强力壮,天天跑东跑西,常常忙于工作,不重视锻炼身体,不注意保护身体,直到老年积劳成疾,体弱多病,方才省悟,想到锻炼,想到活动。这是对“活动”意义的误解。受其影响与误导,许多老年人也直到退休以后,有了空闲时间,才开始参与锻炼。当然,退休以后能够身体力行,参加各种体育锻炼,仍不失为明智之举,因为,退休后,生活环境的改变,心理调节的失衡,人的肌体日渐衰退,疾病越来越多,行动日渐不便,生命体征变化越来越大,加强“活动”锻炼显得尤为重要。

摆在老年人面前的事实是:“生命在于运动”,运动确保生活质量,运动实属生死攸关之大事。然而,尚有部分老年人,对“活动”之意义并没有足够的认识,例如:有些老人常在家里坐,不愿意到外面接触社会、接触人群;有些老人虽然经常离家到外面去看看,但往往老是坐在那儿,天天坐在老地方,整天处于静止状态,一成不变地在那儿晒太阳,不愿动坦,这样的老人,表面上看是在活动,其实仍然没有活动,只是变换了一个坐的位置,从坐在家里变成坐到外面;还有些老年人,老了不服老,认为身体好着呢,用不着经常锻炼,高兴时到外面无目的地瞎转悠,不高兴时就一动不动地卯在家里,不是盯着电视不放,就是愣在屋里胡思乱想……。这些现象都是不利于老年人健康的,不运动是没有出路的。老年人抓“活动”,就要抓好体锻“活动”的落实。

要坚持、有毅力,有恒心。把锻炼身体看作是自己的头等大事,当作自己每天的必修课。要常年累月,始终如一,不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天冷不要缩在被窝里,要冬练数九,天热不能孵在空调里,要夏练三伏。显示老年人成熟、稳重,刚毅和吃苦耐劳的一面。这几天,正值三伏天,在我晨练的体育跑道上,往常晨练的老年人一个也不少,个个挥汗如雨、汗流浃背、毫无退缩,男性老人不避酷暑、赤膊上阵。我和他们一样,严格要求,早起早练,天天一身汗,日练一小时,日行六千米,不达标准不罢休。

要有重点,动脚为主。医学界认为,“人老脚先老”。因此,老年人体锻,最重要的是练好脚下功夫,运动先动脚。这也是许多老年人热哀于开动两只脚的原因之一。走路、快走、跑步、慢跑,还有饭后百步走,每日一万步等,都是老人常见的简便易行的运动方式。走或跑步时,要因人而宜,能者多动,快慢结合,不可强求,并兼有手、头、腰及上下肢的配合运动。

要讲究方法,提高锻炼效果。在实践中,探索出适合自己体征特点的训练方法,运动量不可过大,要求不可操之过急,不要脱离自己实际,学人家的样,做自己不能做的动作,要因己制宜,循序渐进,天天坚持,确保锻炼效果的落实。

总之,老年人参与体锻运动,要勤奋,不可有惰性,要坚持,不可半途而废,要得法,不可盲目蛮干。老年朋友们,积极行动起来吧,让我们共同努力,争做一个“运动型”的老年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