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孔明吊丧真伪分析真真假假真假混杂 |
分类: 红楼西遊三国水浒封神演义博文 |
孔明为周瑜吊丧,事迹感人,流传千古,问世至今,世人从战略的高度曾给予高度评价,有称孔明高凤亮节、不计前嫌的,有赞孔明文韬武略,智慧过人的,有夸孔明计策高明、外交胜利的等等。这些评价各忬己见,有一定的道理,是对孔明这一做法的肯定。但本文认为,其中有真有假,真假混杂,也可以说是假戏真做,虚情假意。吊丧是孔明演给别人看的一出把戏,祭文是他唱给别人听的一组台词。此时此刻,他明知周瑜之死与自己有瓜葛,仍顶着压力,冒着风险,前往吊丧,按常理分析,其真实性不得不令人生疑。
首先看看孔明在周瑜灵前的哭相。阅读(三国演义)便知,为保荆州,解决荆州危机,早在周瑜派鲁肃一讨荆州时,孔明曾设计叫刘备在鲁肃面前装哭过。当时,东吴一派诸葛瑾、二派鲁肃向刘备索要荆州未果,继而大都督周瑜假途灭虢(音“古”)索荆州挫败,命丧巴丘,鲁肃教发周瑜灵柩回柴桑口安葬。孔明闻知周瑜噩耗,为保荆州,力排众议,深入“虎口”,与赵云率五百精兵,赴柴桑吊丧,孔明亲自奠酒,跪于地下,声泪俱下,宣读了一篇言词华丽、感人肺腑的祭文:
呜呼公谨,不幸夭亡!修短故夭,人岂不伤?我心实痛,酹酒一觞:君其有灵,享我烝尝!吊君幼学,以交伯符:仗义疏财,让舍以民。吊君弱冠,万里鹏抟;定建霸业,割据江南。吊君壮力,远镇巴丘;景升怀虑,讨逆无忧。吊君风度,佳配小乔; 汉臣之婿,不愧当朝,吊君气概,谏阻纳质; 始不垂翅,终能奋翼。吊君鄱阳,蒋干来说;挥洒自如,雅量高志。吊君弘才,文武筹略; 火攻破敌,挽强为弱。想君当年,雄姿英发; 哭君早逝,俯地流血。忠义之心,英灵之气;命终三纪,名垂百世,哀君情切,愁肠千结;惟我肝胆,悲无断绝。昊天昏暗,三军怆然;主为哀泣;友为泪连。亮也不才,丐计求谋;助吴拒曹,辅汉安刘;掎角之援,首尾相俦,若存若亡,何虑何忧?鸣呼公瑾!生死永别!朴守其贞,冥冥灭灭,魂如有灵,以鉴我心;从此天下,更无知音!呜呼痛哉!伏惟尚飨。祭毕,孔明还给周瑜守灵一个时辰(二个小时)
刘备夺取南郡、荆襄,周瑜气伤箭疮方苏,余气未消,定要攻打南郡,夺还荆州,鲁肃极力劝阻,且亲往南郡见刘备索要荆州,孔明智辞鲁肃,不还荆州。周瑜见孔明一拖再拖,迁延不还荆州,让鲁肃再次来讨荆州。刘备闻知,急问孔明如何应答,孔明就给刘备设下“装哭”的计策:即“当肃提起荆州之事,主公便放声大哭,哭到悲切之处,亮自出来解劝”。也就是先要刘备装出一副非常可怜而又无奈的样子,诉说种种难处,如果鲁肃纠缠不放,再自己出面诉苦,为刘备解脱。于是两人一唱一和,唱起了双簧。鲁肃要刘备早早交付荆州,刘备依计行事,掩面大哭,哭声不绝,孔明从屏后出来,问鲁肃道:当初我主借荆州时,许下取得西川便还,西川益州刘璋为我主公之弟,若兴兵取之恐被人唾骂,若要不取,还了荆州,主公又何处安身,若不还荆州,于尊舅面上又不好看。事实两难,因此主公泪出痛肠。”孔明说罢,刘备装作触动衷肠,又捶胸顿足,放声大哭。鲁肃是个宽仁者,见刘备如此衷痛,只好应允,并秉报吴主再容几时归还。
由上看出,孔明是个导演装哭的高手,假哭是他的惯用伎俩。柴桑吊丧,对曾经渡过三次荆州危机的孔明来说,面对你死我活的强悍敌手(周瑜曾三次想杀孔明),能从头至尾哭声不断,泪流涟涟,悲痛欲绝,是真是假,使人实在难以置信。可以讲,此次灵前的所谓痛哭是他装哭伎俩的再现。只不过由此前的孔刘二人演双簧改由孔明一人登台唱戏,自导自演而已。
其次看看祭文的内容,祭文,作为相当于对亡者悼词的盖棺定论性文章,本来都带有溢美之词,决不会有贬义性言辞。孔明对周瑜的祭文,自然也不会摆脱历来形成的俗套,必然是真真假假,假戏真做,竭力讨好,说尽好话。因此,祭文也有真有假,真假相伴。文中提到周瑜幼年好学成长,弱冠、壮年战迹壮举,风度、气概、稚量、弘才以及孙刘联合、助吴拒曹所取得的战果,可谓面面俱到,基本是真实的。但他所表达的心情,诸如“我心实痛,惟我肝胆,魂如有灵,以鉴我心,悲无断绝,友为泪连,愁肠千结,从此天下,更无知音”等等,貎似情真意切,与周瑜有着不可割舍的感情,让在场的东吴文武百官听了,从怀疑他在演戏,到让所有人几乎都为之动容,认为他是一片真情。其实不然,为了达到自己目的,竟然把周瑜说成是自己的知音,有向东吴故意讨好的用意,其真实意图恰恰是为了化解东吴对孔明的怨气与矛盾,不还荆州,保住“三足鼎立”的态势,服从其战略的需要。
再次看看吊丧的根本目的。周瑜假途灭虢未果,怒气填胸,箭疮复裂,坠于马下,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孔明在荆州,夜观天象,见将星坠地,乃笑曰:“周瑜死矣!”至晓,告于刘备,使人探之,果然死了。刘备问孔明:“孔明既死,还当如何?”孔明曰:“代瑜领兵者,必鲁肃也。亮观天象,将星聚于东方。亮当以吊丧为由,往江东走一趟,就寻贤士佐助主公。”孔明与刘备的这段对白,表明刘备对孔明吊丧的目的心知肚明,事先两人是达成默契的,吊丧是借口,目的是到江东给刘备寻求贤士。因此,孔明对周瑜之死并不惋惜,还有点幸灾乐祸的心态,与他在周瑜灵前声泪俱下的哭丧格格不入。所以,也可以这样说:“他的祭文是一张张瓦解东吴阵营人心的传单。他的眼泪是一滴滴麻痹东吴文武心灵的针剂”。
也许有人会说,历史上对仇人或敌国,也有重归于好、化干戈为玉帛的时候。但谁能相信,在周瑜刚死的当下,孔明会对愚志未展,遗恨可极,血醒未干的周瑜动上真情,又怎会对三次企图谋杀孔明的周瑜吐露实感!分明是在演戏罢了。事实也证实,孔明吊丧周瑜,不仅赢得了外交的胜利,而且还想挖东吴的墙脚,游说庞统来辅助刘备。
此为本文的一点拙见,供参考指正!
《说岳全传》中的吴越方言(二)
写进《说岳全传》中梁山泊好汉的晚辈们
初读白话文《史记》卷二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