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史记》与《封神演义》内容的历史联系

标签:
史记封神演义联系衔接对照阅读效果好 |
分类: 两汉两晋南北朝博文 |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主要概述五帝发展历史,这在《封神演义》中未见讲述,但在灭纣后,周武王姬发封国时,提到了对五帝后裔封国的情况,包括被封的国度名称、爵位、姓氏及所封地域范围等,对于这些内容,只要阅读《史记》的五帝本纪,互相作些对照就可以追溯得到。如,武王封的楚、许、秦、薛、宋、杞、陈、焦、蓟国等。
《史记》卷二夏本纪第二和卷三殷本纪第三,主要概述殷商的发展历史,其中,对纣王在位时的情况讲述得比较简略。而在《封神演义》中,比较详细地讲述了殷纣王继位到他灭亡的历史,至于纣王以前的二十九位帝王,也就是殷纣王祖上的发展历史,只有在《史记》中才能查阅得到。
《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第一,主要讲述了周武王姬发之父姬昌的大伯(吴太伯)世家的历史,其中,也涉及到周武王克服殷朝以后与吴太伯后裔的联系与封地问题。《封神演义》中,周武王封周太王(周武王的曾祖父)长子吴太伯之后周章为吴侯,封周太王次子仲雍之后虞仲为虞侯。
《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第二,主要概述了太公望即姜尚祖上情况,以及他担任周文王姬昌和周武王姬发国师助周伐纣,帮助武王消灭纣王,建立西周,最后被封齐侯的简要历史,也包括他之后的齐国历史。《封神演义》从十五回开始,对姜尚助周伐纣的全部事迹进行了更加详细的描写。姜尚为周武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不仅他本人被封为齐侯,而且武王还封他的次子姜灶为纪侯。
《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第三,主要概述了周武王的二弟弟周叔旦辅佐武王,担当重要国政,随行武王相助,亲自助武王作《牧誓》以及他被封为曲阜鲁公的历史。《封神演义》武王对叔旦有较高评价:称他佐文王、武王、成王,有大勋劳于天下。最后,因叔旦不就封地,便封他的长子伯禽为鲁公。
《史记》卷三十四、燕召公世家同为姬姓的召公奭,卷三十五、管蔡世家周文王姬昌之子管叔鲜管叔度,卷三十七、卫康世家周武王同母弟弟叔康,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卷三十九、晋世家周武王之子等的历史情况,在《封神演义》武王伐纣中都有他们的功绩,消灭纣王后,武王都给他们封了地盘:召公奭留相天子,主自陕以西之诸侯,封其子为北燕伯;叔鲜封于管地;叔度封于蔡地;叔康封于卫地。
此外,《史记》的“十表”、“八书”中,还有少量商周时期的情况表述,但在《封神演义》中却一点也没有写。读者可以阅读《史记》作些参考。
总之,我认为,从历史的角度看,读完《史记》以后,再去读《封神演义》,读起来比较顺当,头脑中有一个前期的历史概念,比较容易理解。如果读完这两部作品后,再回过去重读《史记》那就更清楚了。我这篇博文就是在这样的复读过程中形成的。
初读白话《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 初读白话《史记》卷十一——孝景帝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