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全文及译释(之十五)

标签:
道德经译少木森教育杂谈文化 |
分类: 讲座稿选 |
道经——
29.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故无失。夫物或行或随;或觑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译或释:
想要让“天下”供其任意摆弄的,我看他永远也达不成目的。天下是神圣的存在,是不可以任意摆弄的。任意摆弄就一定会失败;强力把持天下,就一定会失去天下。因此,合道的人不妄为,所以不会失败;不把持,所以不会被抛弃。
所以,各类(社会存在)可以任之独行,也可以任之从随;可以任之恬柔轻嘘,也可以任之迅猛疾吹;可以任之强盛,也可以任之衰颓;可以任之安稳,也可以任之毁灭。因此,合道的人戒出手过分,戒自奉过奢,戒行走极端。(少木森)
30.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後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译或释:
依照“道”的原则辅佐君主的人,不以兵力逞强于天下。穷兵黩武这种事必然会得到报应。军队所到的地方,总是一片荒败、荆棘横生;大战之后,一定会出现荒年。善于用兵的人,只要达到用兵的目的也就可以了,并不以兵力强大而逞强好斗。达到目的,却不自我矜持;达到目的,也不去夸耀飞扬;达到目的,也不骄慢待人;达到目的,却把功果看成是出于不得已的事;达到目的,却绝不逞强。要知道,事物过于强大就会走向衰朽,这就说明它不符合于“道”了,不符合于“道”,就会自速其亡。(少木森)

附录——
诸多研究者认为《道德经》可称为“我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系统,微言大义,一语万端,可为‘万经之王’”。
自秦汉以来,《道德经》注者如云,21世纪初期《道藏》中收录的《道德经》正统注本就达50多种,除学者士人批注外,许多帝王也对《道德经》有过批注,如唐玄宗李隆基、宋徽宗赵佶、明太祖朱元璋、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等都亲自做过注。
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可以根据相应的时代条件和时代需要,对它作出各种主旨不同的解释。所以,研究历史上不同时期的《老子》注,不仅可能发现作注者对《老子》原意的领会与掌握情况,还可能看出作注者本人的思想,进而考察一定历史时期某些思想流派的内涵及其衍变规律。可以说“对《道德经》的注、译、释是中国古代整个思想文化发展的一面镜子”。
此次,应学生之约,全文连贴我对《道德经》的译与释,不算是一种“研究”,而是一种“教学”。是想把我做为一位教师自己所理解的老子思想和历代注者的思想,用现代汉语的方式传达给我的学生而已。如有谬误之处,敬请各方家批评。(少木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