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德经》全文及译释(之八)

(2014-09-30 13:31:55)
标签:

少木森

道德经译

教育

文化

分类: 讲座稿选

《道德经》全文及译释(之八)

《道德经》全文及译释(之八)

道经——

 

 

 

15.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译或释:

古来善于行道的人,微妙通达,深刻玄远,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和测识的。正因为不能测识,所以只能勉强地形容他说:他小心谨慎啊,好像冬天踩着水过河;他警觉戒备啊,像是随处都有强敌环俟窥视;他恭谨持重啊,像是一直都在端装做客;他行动洒脱啊,好像冰块缓缓消融一样散淡;他纯朴厚道啊,好像没有经过加工的原料;他旷远豁达啊,好像深幽的山谷;他浑厚宽容啊,像看不清底的江河浊水。谁能使浑厚(的浊水)安静下来,慢慢澄清透明?谁能使安然静净变动起来,慢慢显出勃发生机?就这个保持“道”的人呀!这样的人不会自满。正因为他从不自满,所以总能够去故更新。(少木森)

 

 

16.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译或释:

尽可能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致,尽可能守着心灵清静持久不变。这样,在事物波起云涌的蓬勃生长与演化之中,我们就可以体察它们循环反复的“根本”:那万物纷纷芸芸,各自返回它的“根本”。返回到它的“根本”就叫做“清静自然”,“清静自然”就叫做复归于生命本性。复归于生命本性就叫做达成了生存的恒常,认识了自然规律。认识了自然规律就叫做明白通达。不认识自然规律的轻妄举止,往往会出乱子和灾凶。认识自然规律的人就会坦荡包容,坦荡包容就会处事公正,公正就能周全,周全才能符合自然天道,符合自然天道才能长久,终身不会遭到危险。(少木森)

 

 《道德经》全文及译释(之八)


附录——

 

诸多研究者认为《道德经》可称为“我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系统,微言大义,一语万端,可为‘万经之王’”。

自秦汉以来,《道德经》注者如云,21世纪初期《道藏》中收录的《道德经》正统注本就达50多种,除学者士人批注外,许多帝王也对《道德经》有过批注,如唐玄宗李隆基、宋徽宗赵佶、明太祖朱元璋、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等都亲自做过注。

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可以根据相应的时代条件和时代需要,对它作出各种主旨不同的解释。所以,研究历史上不同时期的《老子》注,不仅可能发现作注者对《老子》原意的领会与掌握情况,还可能看出作注者本人的思想,进而考察一定历史时期某些思想流派的内涵及其衍变规律。可以说“对《道德经》的注、译、释是中国古代整个思想文化发展的一面镜子”。

此次,应学生之约,全文连贴我对《道德经》的译与释,不算是一种“研究”,而是一种“教学”。是想把我做为一位教师自己所理解的老子思想和历代注者的思想,用现代汉语的方式传达给我的学生而已。如有谬误之处,敬请各方家批评。(少木森)

 

《道德经》全文及译释(之四十二)

《道德经》全文及译释(之四十一)

《道德经》全文及译释(之四十)

《道德经》全文及译释(之三十九)

《道德经》全文及译释(之三十八)

《道德经》全文及译释(之三十七)

《道德经》全文及译释(之三十六)

《道德经》全文及译释(之三十五)

《道德经》全文及译释(之三十四)

《道德经》全文及译释(之三十三)

《道德经》全文及译释(之三十二)

《道德经》全文及译释(之三十一)

《道德经》全文及译释(之三十)

《道德经》全文及译释(之二十九)

《道德经》全文及译释(之二十八)

《道德经》全文及译释(之二十七)

《道德经》全文及译释(之二十六)

《道德经》全文及译释(之二十五)

《道德经》全文及译释(之二十四)

《道德经》全文及译释(之二十三)

《道德经》全文及译释(之二十二)

《道德经》全文及译释(之二十一)

《道德经》全文及译释(之二十)

《道德经》全文及译释(之十九)

《道德经》全文及译释(之十八)

《道德经》全文及译释(之十七)

《道德经》全文及译释(之十六)

《道德经》全文及译释(之十五)

《道德经》全文及译释(之十四)

《道德经》全文及译释(之十三)

《道德经》全文及译释(之十二)

《道德经》全文及译释(之十一)

《道德经》全文及译释(之十)

《道德经》全文及译释(之九)

《道德经》全文及译释(之八)

《道德经》全文及译释(之七)

《道德经》全文及译释(之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