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近相当数量的博友通过QQ与邮件问询关于房价走势的话题。
在他们心目中,房价太高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更关心的却是“到底房价能否降下来”。网络与传媒也存在一些疑问,部分认跌论有所抬头。在答本地一家媒体问中,笔者基于以下看法,提出了房价不会下跌的论断。
最大的理由来自于对宏观经济的看法。
目前,要回答对宏观经济的看法,一方面集中于目前的经济涨幅含金量有多大,其中水分有无?另一个方面表现为对目前各城市经济支撑点变化与全球化、国际化、资本化、信息化主流是否吻合?
对第一个问题回答非常简单,我国外汇翻番的背后只有三分之一与实行灵活的汇率制度相关,出口商品由原料与能源转向了制造产品,也是事实;对应于消费不足的是近十七万亿元的储蓄。这些加上今年前八个月稳定在百分之三十以内的投资增幅,并且投资中市政占了相当比例。也就是说从宏观指标及行业标准看,我国经济属转型期的粗放向集约转变中的增长,是实而不虚。
那为什么还有相当数量的老百姓无法从惠政中受益呢?本人坚持收入分配机制与体制是导致目前的小康偏差的关键原因。
预期政府将着手从农村、城郊、低收入阶层、流动人口就业等几个方面展开新政,通过增加特定人群的收入、通过调节富裕阶层的收入再分配来求得局部地区的公平。所以无论从经济总量还是综合国力,我国有能力解决占人口多数的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保障与生活质量部分提高。
这个还可以从政府将保障住房纳入保障体系进行社会化建设可以窥测。
我们还应看到,各城市的经济实力由前期国有支撑向全面经济成分支撑转变,城市经济由工业与服务业支撑正在形成。这是支持经济强势与房地产赖以持续发展的根基。
也就是说,从宏观经济发展态势而言,房地产会延续目前的发展力度与规模,总体供应不会削弱。涉及房价是否下跌,主要看需求是否能够支撑持续发展的总体供应。
第一,目前全国范围的地级市房价成功翻番。
从需求方面看,投资加剧,投资消费由大城市向地级市大面积转移是助涨地级市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而本地换代居住的需求非常普遍,而且这些需求基于经济发展,主要由公务员与企事业单位支撑,他们的购买力符合目前地级市的房价水平;同时城镇化带来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就近进行储值性消费,必须承认务工人员购买力是由发达城市向发展中城市流动的,这也让他们在原住地消费性买房并不困难。
第二,地级市的土地财政与市政建设对资金的需求拉动了地级市房价更进一步,还将持续到下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结束。
1、市政建设侵占相当数量的集体用地,造就了一部分有补偿条件的新增购买力;
2、目前迁址成为地级市带动经济发展的一个普遍现象。中部六省共计有三十八个地(市)已经或正在迁建行政机构,形成遍布各地的“行政新区”,此举既提高了开发商对土地预期与争夺,也间接助涨了房价;
3、招商引资的不规范导致房地产成为各城市主政方的主要思维。一方面是通过引资来形成开发区经济,另一方面这些引资项目相当多的部分被纳入了商业性房产开发,而这些土地上的房产开发规模优势非常明显,而各地级市的居住条件提速有明显要求,两者相遇让一些地级市旧貌换新颜,推高了各地房价;
4、地级市发展经济对各领域资源存在严重依赖。我国行政建制市相当数量按资源进行确定,这导致人群通过做资源生意向城市迅速转移,产生了相当数量的购房需求。
第三,属于无动机炒房人群正在二线城市与地级市之间流动,保持二线城市的房价非常坚挺。
什么是无动机炒房,指的是惠及于过去几年黄金楼市多套置业的那部分人群,加上二手房管制及房贷政策近期才收紧,这些无动机炒房族已经成功脱离险境,并成熟起来,他们主要选择幅射力非常强劲的中心城市进行养老与储值式消费。如武汉周边八个小城市来汉置业量占到黄金周楼市总消费的百分之四十,零三至零五年在汉置业的周边城市高收入阶层约占总量的百分之十三点八。人们在观察郑州/长沙/武汉楼市的时候,很容易看到房价迅速上升而成交量不降反升的局面。
第四,开发商的流动助涨房价并必然持续一段时间。大约从零五年八月开始,新政的效应开始不断显现。一些在先见之明的开发商开始城市包围农村的转移,他们提前加入到地级市,进入商业开发。较早一批中小型开发商已经通过地级市商业地产的开发成功占据必要地位,并完成一定数量的土地储备。一方面地价上升让房价有上涨的刚性要求,另一方面导致开发精细化,有助于地市级开发水平提升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市场认同。
再看主流城市与一线城市的房价走势。
主流城市指的是省会或财政市,他们的房价目前均高居不下,还有没有上涨的空间或余地?再就是京津沪深穗等城市的房价是否会停下来?
省会城市与圈层结构布局高度相关,一方面可以吸引周边城市的创业阶层进入,另一方面市政建设提速产生相当数量的新增开发,这两大因素是省会城市房价上扬的客观保证。同时,省会城市本地换购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如果二手房追涨特性不明,二手房市场还将继续释放部分需求。
而象苏州/大连/无锡/东莞等地房价因为产业带动,消费力非常旺盛,短期也无下降的可能。
五大城市的房价会否下降呢?天津还有空间上涨,理由不用多讲。其他城市看似房价饱和,但也有足够的理由支撑房价坚挺如初。
其一,北京的首都效应,中心效应,投资消费与投资回报途径种类与水平均在其他城市之上,再加上城市群效应、京津一体化效应、京沪一体化效应,北京的吸引力有助其房价继续上扬。
其二,深圳的土地有限性与城市经济与综合实力决定其房产品永远是稀缺品,只要是稀缺的,就一定不会下跌。同时深港一体化加剧有利形成奥港共同投资市场,广东作为港资集中地十年之内不会改变,房价走势当维持原判。
其三,上海的房价固然屡创新高但由于国际性大都市的定位与东部金融中心的进一步建设,长三角强大的经济幅射效应,投资消费有增无减,并且,高端消费的政府管制将形成高端消费向明星城市流动,这既是趋势也是必然。
其四,广州在珠三角的龙头地位决定其楼市是上述明星城市中最为坚挺的一个,经济与其他城市分流需求后再回笼,广州楼市下一个春天将在奥运之前到来。
种种迹象表明,整体来讲,房价下跌基本不存在可能性。但涨幅会回调到个位数。同时新一轮土地储备大战,以及大地主效应初绽,供应政策的调整,不会导致房价下跌但推涨的力量有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