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一帝一后一帝多后并立数后帝不立后 |
分类: 元史演义博文集 |
这段话的意思:曹王李明(唐太宗第14子),其母杨氏为巢王李元吉(唐太宗之弟)的妃子,太宗宠爱她,纳为己妃,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六月长孙皇后崩,太宗欲立杨氏为皇后,魏征谏阻道,陛下不可以像辰赢(晋怀公圉)那样,让秦穆公把女儿先嫁给自己,然后再把她转嫁给晋文公重耳),造成一女嫁二君的后果,最后反而连累自己,引来麻烦不断。太宗听了,觉得有道理,于是,立即停止立杨氏为皇后。
这就不难看出,开创贞观之治大唐盛世的李世民,即使在正妻长孙皇后病逝之后,皇后空缺,他虽想立新的皇后,但在谏臣魏征的劝阻下,最终也遵守了“一帝一后”的旧制,终身只立正妻一个皇后。
明太祖对糟糠之妻,不离不弃,即使马皇后病逝,也不立后。洪武元年(公元 1368年)正月,明太祖朱元璋即帝位,立妃马秀英为皇后,马皇后贤明宽厚仁慈,使性本雄猜的太祖,在很多决断问题上,赖有马氏之贤,得以从容补救,被太祖称为与唐太宗的长孙皇后一样的贤后。而马氏却洪武十五年(公元 1382年)八月册后十四年的马皇后崩,享年五十一岁。时年五十四岁的太祖非常伤心,恸哭不止,遂不复立后,直至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太祖驾崩,仍然不立皇后。
宪宗李纯、穆宗李恒、敬宗李湛、文宗李昂、武宗李炎、宣宗李忱、懿宗李漼、僖宗李俨、昭宗李杰、昭宣帝李柷,共十个皇帝不立皇后。他们不立皇后,原因有些不同,如宪宗嗣位后,本应立郭贵妃为皇后,群臣也请立她为后,但宪宗考虑到“后宫多宠,恐妃得尊位,致受钳掣”,所以终不立后。又如武宗即位,封第一位专宠的嫔御王氏为才人,她模样苗条,亭亭似玉,袅袅如花,武宗越加宠爱,想宠擅专房,拟立她为皇后。偏偏遭到群臣反对,说王才人无子,家世又未曾通显,恐贻天下讥笑与议论,武宗乃止而不立皇后。
但唐宪宗之后的诸位皇帝不立皇后,恐怕他们不是不想册立皇后,主要是他们继承或受制于祖制。宪宗作为十帝之祖,他率先不立皇后,为其后的诸位皇帝树立了榜样。
虽然这十帝在位不立皇后,只有贵妃奉侍,对他们来说似乎有点缺憾,但他们的皇太子继位时,母以子贵,对没有被父皇册立皇后的生母,都尊为了皇太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弥补了皇帝不立皇后的不足。
他后期的后宫是“三后并立”,即刘聪于公元315年设上皇后、左皇后及右皇后,三位皇后并立。《晋书》刘聪载:“时聪以其皇后靳氏(靳月光)为上皇后,立贵妃刘氏为左皇后,右贵嫔靳氏(靳月华)为右皇后。左司隶陈元达以‘三后’之立也”。
北周宣帝宇文赟,立皇后更多。大成元年(公元578年)二月,立原配杨丽华为皇后,至大象二年(公元580年)二月他共拥有五个皇后,使后宫形成了“五后共存”的局面。她们是:天元大皇后杨丽华,天大皇后朱满月,天右大皇后元尚乐,天中大皇后陈月仪,天左大皇后尉迟炽繁。从而打破了之前刘聪帝“三后并立”的纪录。
据《元史》卷一百六表第一后妃表记载,不含妃子,元朝正规称皇后、有名号者共67人。其中,元太祖帖木真(成吉思汗)有皇后22位,太宗窝阔台有皇后6位,宪宗蒙哥有皇后5位,世祖忽必烈有皇后8位,成宗铁木耳有皇后2位,武宗海山有皇后3位,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有皇后2位,英宗硕德八剌有皇后3位,泰定帝也孙铁木儿有皇后7位,明宗和世瑓有皇后6位。由此看出,元朝皇帝亦出于藩族(蒙古族)秉性,多数皇帝并立五位以上皇后,太祖的皇后数量堪称历史之最。
还有三位皇帝因故只立一个皇后:定宗贵由有皇后1位,文宗图帖睦尔有皇后1位,顺帝妥欢帖睦尔有皇后1位。
宁宗懿璘质班只在位二个月,没立皇后。
太祖成吉思汗皇后:正妻孛儿帖皇后,忽鲁伦皇后,阔里桀担皇后,脱忽思皇后,帖木伦皇后,亦怜真八剌皇后,不颜忽秃皇后,忽兰皇后,古儿别速皇后,亦乞列真皇后,脱忽思皇后(与前有同名),也遂皇后,也速干皇后,忽鲁哈剌皇后,阿失仑皇后,秃儿哈剌皇后,察合皇后,阿昔迷失皇后,完者忽都皇后,公主皇后,合答合皇后,斡者忽思皇后。
定宗贵由皇后:海迷失皇后
宪宗蒙哥皇后:忽都台皇后,也速儿皇后,出卑皇后,明里忽都鲁皇后,火里差皇后。
世祖忽必烈皇后:大皇后帖古伦,察必皇后,南必皇后,塔剌皇后,奴罕皇后,伯要兀真皇后,阔阔伦皇后。
武宗海山皇后:正宫皇后真哥,继后速哥失里皇后。
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皇后:阿纳失失里皇后,答里麻失里皇后。
英宗硕德八剌皇后:速哥八剌皇后,牙八忽都鲁皇后,朵而只班皇后。
泰定帝也孙木儿皇后:八不罕皇后,正宫皇后,亦怜真八剌皇后,忽剌皇后,也速皇后,撒答八剌皇后,卜颜怯里迷失皇后,失烈帖木儿皇后,铁你皇后,必罕皇后,速哥答里皇后,达麻实里皇后。
宁宗懿璘质班皇后:答里也芯皇后。
惠宗妥懽帖睦尔皇后:钦察答失里皇后,伯颜忽都皇后,完者忽都皇后。
惠宗(顺帝)皇后:答纳失里,因无出,改册伯颜忽都皇后。
《说岳全传》中的吴越方言(二)
写进《说岳全传》中梁山泊好汉的晚辈们
初读白话文《史记》卷二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