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赴柴桑吊唁的战略意义

标签:
孔明战略荆州之争孙刘联盟联合拒曹 |
分类: 红楼西遊三国水浒封神演义博文 |
周瑜之死,使孙刘联盟陷入了严重危机。在东吴上下悲痛欲绝,沉浸在一片悲愤之中,并把致死的矛头直指诸葛亮和刘备,周瑜部将都要加害孔明,蜀国要不要前去柴桑凭吊周瑜的紧要关头,诸葛亮尽显雄才大略,服从战略需要,力排众议,不顾安危,毅然决然地选择前者,在赵云的陪同下,如期前往柴桑吊唁周瑜。孔明教设祭物于灵前,亲自奠酒,跪于地下,呼天喊地,读下了情真意切、痛断衷肠、感人肺腑,即在东吴无以伦比的祭文(全文略)。孔明祭毕,伏地大哭,泪如泉涌,衷恸不已,显示了此次赴唁的极大诚意。鲁肃见孔明如此悲切,亦为感伤,并设宴款待了诸葛亮。此后,他又作书奉荐,将庞统举荐给了刘备,让庞辅刘备,令孙刘两家,无相攻击,同力破曹。庞统辅佐刘备,在议取西蜀之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试想,当下如果诸葛亮不去凭吊周瑜,事态很有可能急转直下,也就不可能再有某些方面的联盟与合作。当然,东吴讨回荆州之心是始终不渝的,正因于此,才有了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死于孙权之手的结果。才有了吴将吕蒙最终给东吴收复了荆州,实现了周瑜不了心愿的结局。
笔者在本文发此议论,只是粗民之见,不知是否确切,是否真有道理,本想再找些论据作些深入阐述,但博文只是一家之言,发表些个人观点未尚不可,对与错,对错多少,并无大碍,博友们可予赐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