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第三种性别柔软寻找一颗星涂鸦妙趣生活娱乐 |
分类: 寻找一颗星:娱乐·时尚 |
《柔软》的二轮放映火爆异常,几乎场场一票难求。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孟京辉廖一梅双剑合璧的魅力让粉丝们蜂拥而至,另一方面则是第一轮放映带来的震撼让话剧爱好者如同尝到了难得的珍馐,口耳相传之间,《柔软》成为所谓“文青”和“小资”们标榜文化品位不得不看的作品。
话说到这里,首先申明我并非两人粉丝,写下这些东西也不是为了迎合或追捧,而是因为这次的《柔软》不像之前的《恋爱的犀牛》和《琥珀》那么张扬肆意的抒发爱情,它更像涓涓细流一样悄悄潜入观众的内心。有人一定会质疑我的这种观点——《柔软》明明是如此的惊世骇俗:大段露骨的描写性,红果果的讲述变性的过程,这么肆无忌惮怎么反而变成了涓涓细流。我想说的重点恰巧是《柔软》中,除女主角以外的角色传达出的温情——郝蕾扮演的医生带有她一贯的风格,奋不顾身的投入,表面的冰冷和内心的火热,绝望与希望的矛盾结合等等,这里不一一赘述。而我更想对于两大绿叶——范植伟和詹瑞文的表演,表示由衷的赞美。他们面对生命的热情,直面自我的勇气,对于爱情的真诚,更好的诠释了男人,女人以外的第三种性别的美好。也许,《柔软》作为悲观三部曲的完结篇,终结的恰恰是某种程度的悲观。
碧浪达——人生中属于自己的两个小时
一个是对爱绝望的女人,一个是性别认同混乱的男人,相比之下,每周两小时异装爱好的碧浪达反而相对正常。他清楚的知道现实生活是什么样,也知道在现实中如何释放自我,这种清醒,让他不会纠结于自己的性别,就像他说的:“我希望‘长出’而不是‘做出’”,“我才不要当女人,当女人有什么趣?跟当男人一样坏”。他幸运的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两个小时“我比你们幸运,我的人生里至少有两个小时是属于我自己的,你们难道不偷偷地渴望能有这样的两个小时,卸下你们的面具,摆脱所谓的成功和正常,为所欲为,做一个真的自己,或者做一个幻想中的自己?”
有人说碧浪达原型是自杀的某某,但其实,碧浪达远远比某某更加乐观,他教导我们:幸运并非可望不可即,重点在于放开自己,只要愿意,你也能有属于自己的两小时。
变性的年轻人——用身体来感觉健康
范植伟扮演的年轻人是整个话剧中我最爱的角色,他如此忠实于内心的自我,无论外界怎样诱惑,无论过程中如何疼痛,无论结局如何的不圆满,但他坚信做女人的美好,并勇敢的去追求。
他原本应该是一个病人,是弄错XY与YY后的产物,他曾把医生当做上帝。但是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他拥有最健康的身体:“我不高兴的时候,压抑的时候,绝望的时候,我让身体自己感觉,他们跳跃,他们流汗,他们伸展,他们对是男是女没有顾忌,他们表达了自己,然后,他们就会安静下来。重新获得信心”,“我们的身体比大脑聪明得多,有真正的直觉和感知能力,但是人们都不去注意它”。正如医生说的“我遇到的最健康的人居然是个性别倒错者!”
而在现实社会中的我们,太多时候被周围的因素影响,嫉妒,压抑,憎恶,贪婪等等其实只是大脑中分泌出的多巴胺,这些微不足道的液体反而左右了真实的我们。像这个年轻人学习吧,忠实于身体的直接感官,做一个真正健康的人。不为虚无缥缈的情绪所控制——乐观的看到人生并没有那么难。
所以,在我看来,《柔软》并非终止于悲观,而是用柔软的方式传达出另一种意义的乐观,我们一直在路上,只要有希望有勇气,就能到达彼岸。
寻找一颗星新浪认证微博(http://t.sina.com.cn/exing)将嬉笑怒骂,记录灵感生活,分享经典感悟进行到底……欢迎加关注,和我分享你的精彩,分享你的快乐
寻找一颗星22万字爱情长篇小说:
爱,心灵溢香的唯一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