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引导大家领悟这句话:
房产品,指不动产中的屋产,也就是房子一类,用房产品三字概括意在强化产权概念,肯定不包括廉租房或不能上市的经济适用房,也不包括小产权房,通常以两个独立的证件为准。
房产品做为投资非常适宜,但仅限于中国大陆境内。
中国大陆境内房产品作为好的投资品,不受时间制约。
再来看看我给出的理由:
1、人多地少,不言自明。中国现在的繁荣,其他不谈,仅房地产开发这一块肯定属于超前透支,所以持有就是胜利,只要持有一处甚至几处屋产,生活就有了保障。
2、房产品持有价值与话语权是等量的。什么意思呢?中国也要走市场经济道路,那么私产便必然存在,由此带来私法保护问题。私法的立法角度是以社会阶层为主要界线的,因而要想获得相应的保障,最好的方式是进入这个社会决定于经济基础的主流人群。而房产品持有价值是我国私法立法主要考虑之一,如第一部,民法通则,第二部,物权法,都会以房产品为主要参照物。说穿了,投资房产有利于搭上社会中坚阶层的班车,不致落伍。
3、由于非完全产权化,房产品独立出来的部分价值量的差异非常小,其实质就是屋主在稀缺的土地市场所占份额的大小。比如别墅与一般小商品房的户主,如果从投资分析来看,本质的差异是占地的多少而不是市值的差距。相反,出于地段在房产品价值链中的重要权重,好地段上的小商品房比所谓生态环境好的郊野别墅投资价值更大。之所以别墅能卖个好价钱,只因为那屋以稀为贵。
4、再来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通用分析,房产品是最为严格的抗通胀投资品种,经济过热的时候,一般是通胀率比较高,实际利率往往为负,租金则是按市值标准为参照的,如现售房价或现时利率(贷款);当经济发生崩盘或停滞,或楼市崩盘,整体房价大幅下滑的时候,损失多少呢?要么出现市场抢购新房举动,这又会促进楼市快速复苏,要么出现无人购买的情况,大家知道经济凋零到任何地步,住总为生存所须,租金贵为少但毕竟还是回报。还有一个潜意识的问题,如果真崩盘了,意味着消费信用完全崩溃,实际上也就是你的房产品并非完全付款的消费,何乐而不为呢?
(2)特殊分析,房产品对比目前最热的股票/基金/期货/国债/期指,重要的投资优势就在于全社会保护这一款,政府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控制股票/基金/期货/国债/期指的交易市场,因为这些都是伴随市场经济发展而衍生的,实质也就相当于新金融工具与传统金融产品,投机是他们的本质与共同特点。如果出现黑庄家或集体控股,血本无归的可能也还存在。但房产品就不同了,某种程度上它是投资品,更是一种社会必须消费品,还涉及民生问题,政府首要解决的,将从社会角度对房产品进行制度保护。
只是中国房地产快速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太多,不然调控应用最多的场合是金融工具与其交易市场,而不会是房地产。
5、再从投资消费角度看,房产品是最容易计量成本而浮游利润最大的一种投资工具,也就是说其投机基因蕴含在产品本身。如何理解,浮游利润是楚芸发明的一个词,指房产品交易利润取决于谈判力以及此时此景的各种再判断,如地段如商业如配套如人气值如出租率如就业环境如交通通达性等等,其基本前提就在于计量成本非常容易,卖家心知肚明,如果你持有房产品,卖家就是投资人。
房产品作为投资,谈不上什么时候买入什么时候卖出,所以借用理财专家兼好友高汉明的一句话:买什么房是买房的最高境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