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友出差呼市,捎回我常常念叨的焙子。
因为几个焙子,大周六的不休息,坐了一个小时车送过来。
想起那个重重青山笼罩的塞外城市,亲友就能看到我憧憬的眼神:旧城回民区卖焙子的一字排开,一眼望不到头,每家都有几十种,家家又有不同……于是亲友们悄悄记下了,出差任务再忙也专程买了,冒着高温送来了。
而我,正集中精力应付眼前的任务,她每每催促:“快尝尝吧,你早就想了。”我正在阳台与厨房之间忙活,她委屈地噘着嘴,不满地说:“你怎么这样……”七八月空前的暴雨季,每个周末都没有晴天,好不容易今天阳光灿烂,我迫切地要赶在太阳下山之前借点阳光。
点心烤好了,汤也煨好了,她们喝起来。我仔细地看那几只跨越了千山万岭的焙子,它们又是另一个品种了,比我们原来常买的早点要肥厚庄严很多,扑面而来的是那熟悉的胡麻油香味,久违了,呼市的很多菜肴、小菜、点心都是用胡麻油做的。所以呼市的食物也是很有特色的。
焙子是呼市最有代表性的早点,初来乍到的听到吃“被子”很惊奇,呼市人都要费点饶舌解释一番,于是外地人加入焙子行列。呼市在西部,太阳出来的较晚,所以卖焙子的也很安逸,七八点钟小铺才开门,小小的门脸,有一个火膛,里面壁立着许多焙子,烤熟的就放在托盘上,通常这样的小门脸只卖几种:甜的(红糖馅的)、咸的(黄色的油酥)、油旋、麻叶(一种蜜渍的甜点),要想极大丰富的,还要去旧城回民区,蔚为壮观,那阵容像兵临城下叫战,不知现在还有没有?
学校食堂有专卖焙子的摊位,几个大烤盘上,花色品种特多,前面排满了等待刷卡的同学,同学遇到了新的好吃的焙子,向我们推荐。
焙子的外表和其它地方的烧饼很像,但味道绝对不同,可以白嘴吃,越吃越香,回味悠长,看起来商家做法很简单,但一方水土一方人。同学家里也经常打焙子,一次做很多,我们去做客,她家端出焙子和茶水招待,焙子在自然温度下能保存好久呢。
西部月饼也是焙子的一个变种,和中原地区的月饼大不相同,有机会再介绍。若是中秋前腾出空,争取尝试一下。
塞外美食集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