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住房主流产品剔除,剩余的可称之为边缘产品。边缘产品的存在,提升了房产品的投资价值,但某种程度也可对高房价进行必要的稀释。
这些产品与住房主流产品的区别在于并非以宜居为目的进行建设,投资功能非常丰富并且保值可能性非常强。
大约的边缘产品包括:
1、非家庭宜居的小户型;
按照目前的市场判断,非家庭宜居型小户型往往存在两类地段,一类是工业集中区的办公区毗邻之地,另一类是商业中心区的所在。前者适合作为职场过渡人群的租住或企业派发福利解决居住问题之用;后者既可单独出租,也可以集中出租形成商务旅店进行持续经营。
2、以返租为特点进行推销的产权式物业,含酒店式公寓/酒店或度假类高档物业/产权式铺面;
固然政府叫停这类物业或与之相关的不规范营销手段。但毕竟这类物业存在了好些时间,并且推出量不少。
酒店式公寓依存于目前商务环境的改善,近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其价值往往并不体现于出租收益而是出售收益。前期投资这类物业,如今及今年一个五年应该是黄金时间,目前热钱紧盯的内容之一。
酒店或度假类高档物业出售的是带附赠方式的产权。即每个约定免费入住时间与免费消费额度,另外附加固定或浮动租约回报。
产权式铺面往往依存于专业市场或批发市场,享受稳定的回报,有的还可自营。
后两类物业的共同风险在于这种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性,一旦中断,后续价值很难再度凝结。
3、小产权房;
本人同意小产权房转正的设想。毕竟靠投机或投资购买的小产权户数量并不占优。相反这类小产权房主要为一些规模外开发企业拥有,或为解决居住问题购买并持有。
小产权房的价值也体现于此,一旦转正其升值空间就显现出来了。
再说,自住性购买,小产权房的风险并无人们所认识的那样大,一般情况本地政府对小产权房进行了有意无意的保护。
另外完全没谱的小产权房并不普及。
4、城中村改造范围的小额用地;
尤其是在一些发展中的地级市与经济较为突出的县级市,存在违规的用地交易。如果这些用地处于城中村范围,风险也不是很大,但收益却不菲。
但购买这类不动产要注意产权交割程序。
5、以物业经营作为主要回报的房托基金;
购买房托基金目前也是买房作为投资的想法之一。
目前掌握于政府或称国有的房托基金大都选择在联交所上市,他们的基本营运模式是在内地购买不动产并进行改造与商业经营,从经营回报中兑现基金持有者的回报承诺。
由于房价普涨的预期较长,所以房托基金的黄金期也不短。
6、功能变异的工业用地附着物业;
为便于阐述,称之为工业用地附着物业。
这类物业建筑于工业用地基础上,但功能满足了居住办公甚至其他复合需求,具有较高的升值潜力,适于机构投资。
目前的主要物业形态有企业总部经济衍生下来的企业独栋办公场所、企业创新产业园形式存在的宜居宜商的办公空间。
7、孵化器空间;
这类物业可归入上一类也可自成一类,不同之处在于产权,这类物业可获得独立产权。八十年代尾,九十年代末,二零零三至零五年度是这类物业的三个高峰期。
开发企业往往将这类物业进行承诺性销售,再由政策及孵化功能吸引同类优质企业在此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与产业链。
创业环境是这类物业保值的基础。
8、商业地铺;
商业地铺专指裙楼底商单铺,这类物业按照高于住宅的价格销售,但往往可以改造成商业与居住复合体,也可以作为自营空间而存在。
因为人口增长及就业环境的因素,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因素,单一的商业地铺是其他社区商业、大型商业中心或商业区的寄生型物业,出租回报要求低且出租率高,是非常保值的一类投资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