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贾雨村门子互相利用胡乱判案最终结局 |
分类: 红楼西遊三国水浒封神演义博文 |
贾雨村复职应天府,上任首日,就遇到了一桩棘手命案:原告告发道,冯家小爷花银子从拐子手中买来一个丫头,说好三日后再接入门,但拐子又把这丫头悄悄买给了薛家,被我们知道后,去找那拐子(卖主),想夺回丫头。结果被薛家,倚财仗势,将小爷打死,凶手主仆均已逃走,冯家告了一年状,无人作主,望大老爷拘拿凶犯,剪恶除凶。原告状告的凶手是薛家的薛蟠,那被拐丫头是甄士隐之女英莲,那打死的少爷是冯渊。
贾雨村初来乍到,只知案情不知人情的他,案子在手,听到原告陈述,勃然大怒,骂道:“岂有这样放屁的事!打死人命就白白地走了,再拿不来的!”就发签差公人立刻将凶犯族中人拿来拷问,令他们供出凶犯藏在何处,并再动海捕文书。他的言行表明,杀人偿命,天经地义,必须严惩。这是贾雨村听到案情后的第一反映,也是他对处理此案的最初态度与决心。可见他起先是想就案办案,当个“铁包公”,将凶犯绳之以法,决不让他逍遥法外。
可是,正在发签捉拿凶手之际,只见案边立着的一个门子给贾雨村使了个眼色,含有不令他发签之意,贾雨村对门子的暗示心领神会,心想:门子是身边的差役,虽然地位很低,但他既然敢在堂堂知府大堂之上使眼色,表明他不是有过硬的后台,就是掌握着本案的关键信息,他使的眼色,说不定对自己有用处。所以,“雨村心下甚为疑怪,只得停了手,即时退堂。”
进入密室,侍从全都退去,只留门子服侍。于是,两人进行了沟通对话。门子笑道:“老爷一向加官厚碌,八九年来就忘了我了?”,雨村道:“却十分面善得紧,只是一时想不起来。”门子笑道:“老爷真是贵人多忘事,把出身之地竟忘了,不记当年葫芦庙里之事?”。从两人对话中看出,虽然彼此地位悬殊,但两人是故人,相处过,只是相隔八九年,雨村有所淡忘,门子却牢记在心。贾雨村听了,如雷一惊,方想起往事。
原来,贾雨村早在落魄暂寄葫芦庙,靠卖字作文为生时,门子就是该庙的小和尚,葫芦庙被烧后,他想去别庙修行,又耐不得寂寞,便畜发投奔贾府,当了门子。而贾雨村在庙主甄士隐资助下,进京赶考……,故不知道小和尚事后的去向,更不晓得他就是眼前站着的门子。
不过,贾雨村又觉得这位门子“十分面善得紧(很面熟)。经门子自我介绍,雨村道:“原来是故人”,贫戝之交不可忘,你我故人也”。还说,这里是密室,可以坐下来好好长谈。于是,两人“酒逢知已千杯少”,畅开胸怀,一问一答。贾雨村问门子,刚才为何使眼色不让我签发海捕文书?门子道:老爷即荣任到省,难道没抄一张本省“护官符”?可雨村根本不知何为护官符,门子就把护官符的内容、对象以及对自己的利害关系,向贾雨村作了陈述,同时挑明道:本案中涉及的案犯薛家的薛蟠,你老爷如何惹得起他。其实,这件官司并不难判,前任判官都是因为碍于薛家的面子和情分,所以,冯家告了一年多状,都无人作主,没有结果。接着,门子从袋中掏出一张抄写的“护官符给了贾雨村,符上都是本地府上大族名宦之家的谚语口碑,下面注有贾、史、王、薛四家的始祖官爵房次。
贾雨村看了这份“护官符”,脑袋快要炸了,正在犯了难时,门子趁热道:“这四家皆连结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今告打死之薛(指薛蟠),他的世交亲友在外者也不少。老爷如今你能拿得他去?贾雨村就问门子,如何了结此案?门子进一步向贾雨村讲了本案的来龙去脉,雨村左右为难,门子又敲击道:“老爷补升(复职)此任,亦系贾府王府之力,薛蟠即贾府之亲,老爷何不顺水推舟,做个顺水人情,将此案了结,日后也保自身,好见贾府王府。”
在门子的一手策划下,最终,贾雨村向官场潜规则妥协,选择了一条明哲保身、官官相护的判案之路,以薛蟠得了无名之病,已被冯渊追索而死,给冯家多得了些银子,胡乱判断了此案。
门子的上述举动与言行,口无遮拦,话不避讳,不看身份,不知分寸。主要是向雨村探口气、套近乎。一方面是想提醒首日上任的贾雨村避免陷入贾府人情关系的漩涡,另一方面也出于对自身利益的保护,也就是说,今后,贾雨村是自己可以利用的人,因为他的来头有背景,有靠山,在贾府有人脉、有关系,一旦有求于他,说不定能帮上忙,助上一臂之力。
乍看起来,门子为贾雨村和王家做了件大好事,雨村避免了被动,做了好人,薛蟠躲过了一劫,保住性命。按理说,应该感谢门子才对。但是,门子有没有得到好报呢?他的如意算盘有没有实现呢?没有,贾雨村反而过河拆桥,恩将仇报。书中写道:“此事皆由葫芦庙内之和尚(小沙弥)新门子所出,雨村又恐他对人说出当日贫戝时的事来,因此心中大不乐业,后来到底寻了个不是,远远的充发了他才罢”。贾雨村口中“当日贫戝时的事”,就是指自己从穷困潦倒、受人资助赶考、中举、为官、革职,到复出、判案这八九年间的事情,包括了贾雨村官场仕途曲折的基本轨迹。这个老底与内幕,门子是清楚的,最触动贾雨村的心底,最怕他对别人乱说。所以,打从门子使眼色,和贾雨村密谈,为他出馊点子起,就给自己的未来埋下了祸根。
尤其是颠倒是非、乱判葫芦案,无疑是贾雨村仕途上的一大污点,也是他一桩难以消失的心头大患。案中,门子是主谋,既导又演,全程参与其中,一旦暴露出来,他一定会一推了之,驾祸于我。对于这样一个深知自己底细的人,老在自己身边晃悠,碍手碍脚,很为方便,时间久了,一旦触犯于他,就会将判案实情和盘托出,留着他总是个祸害。贾雨村再傻,也不可能不管不问,把一颗定时炸弹放在自己的身旁。他位高权重,居高临下,完全可以主宰门子的命运,所以,“寻个不是(找了个荐子),一脚踢开,流放门子”,远发边陲,也就不难理解了。书中没有写贾雨村找的是什么“不是”,但可以肯定的是足以致命门子的荐子。门子的流放,既是贾雨村掩盖事实的需要,又是门子自作自受的必然结局。
如今,在官场上,不干净、不守法,有污点、有隐情、假判案、判假案,履历不光彩,怕揭老底,怕被暴露,过河拆桥,排除异已的人,还真不少,对于这种人,我们应当给予识破,慎重处置,小心对待。决不能与之朋比为奸,同流合污。
《说岳全传》中的吴越方言(二)
写进《说岳全传》中梁山泊好汉的晚辈们
初读白话文《史记》卷二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