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后传》头领是怎样效仿梁山好汉排定座次的?

标签:
水浒后传好汉座次背景 |
分类: 红楼西遊三国水浒封神演义博文 |
第一次是七位好汉在登云山排座次,依次为:栾廷玉、孙立、阮小七、扈成、孙立、顾大嫂、邹润。(第3回),
这次排定的座次,体现了他们独立的小山头。
第二次是四位好汉在饮马川排定座次,依次为:李应、裴宣、杨林、杜兴(第6回)
这次排定的座次,是他们独立自发形成的,完全出于他们的哥们义气所致。
第三次是两股好汉合并后三十五位好汉(其中,二十八位原梁山泊天罡地煞,饮马川新入伙4人,登云山新增加3人)排定座次:
饮马川头领座次,依次为:阮小七、黄信、孙立、萧让、金大坚、孙新、顾大嫂、蒋敬、穆春、邹润,另加新入伙的王进、闻焕章、扈成、栾廷玉,共14人;
登云山头领座次,依次为:关胜、呼延灼、公孙胜、李应、柴进、朱仝、戴宗、燕青、朱武、樊瑞、裴宣、安道全、皇甫端、杨林、蔡庆、凌振、宋清、杜兴,另加侄字辈的宋安平、呼延钰、徐晟,共21人;(第65回)
这次排定的座次,虽然仍按饮马川和登云山两股人员排定座次,但人数大大增加,新入伙了七位好汉,他们的座次顺序也有较大变动。
第四次,李俊带领太湖小结义的赤须龙费保、卷毛虎倪云、太湖蛟高青、瘦脸狄成到达金鳌岛,并在金銮殿登上暹罗国主后,诰命好汉,封了43位好汉的官职。
此次封官打破了前三次既定座次的格局,完全按照好汉的功绩及本人特长依次封官,实际上亦是一次排定的座次。
诰封官职(官名从略)依次为:裴宣、柴进、公孙胜、朱武、樊瑞、燕青、李应、蒋敬、栾廷玉、扈成、乐和、王进、关胜、呼延灼、孙立、黄信、朱仝、闻焕章、萧让、金大坚、安道全、皇甫端、宋清、阮小七、童威、童猛、-费保、高青、倪云、狄成、花逢春、宋安平、呼延钰、徐晟、凌振、戴宗、邹润、杨林、杜兴、穆春、孙新、顾大嫂、蔡庆。(第35回)
这次诰封是李俊自登国主皇位,根据自己需要设置的非宋皇朝官职,在事后的战事中,对提高好汉的积极性,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第五次,李俊一伙在牡砺滩救出宋高宗赵构,差文臣柴进、燕青、乐和、萧让;武将呼延灼、李应、孙立、徐晟,点二千兵护驾,送高宗赴临安。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三月,高宗派太尉宿元景钦差,远涉波涛,前来金鳌岛颁发诏书,册立征东大元帅李俊为暹罗国王,其余四十三人皆封显官。依次是:公孙胜、柴进、燕青、乐和、裴宣、朱武、萧让、闻焕章、金大坚、安道全、皇甫端、宋清、戴宗、宋安平、樊瑞、王进、关胜、呼延灼、李应、栾廷玉、朱仝、阮小七、黄信、扈成、孙立、花逢春、呼延钰、徐晟、费保、高青、倪云、狄成、童猛、蒋敬、穆春、杨林、邹润、孙新、杜兴、蔡庆、凌振、童威、顾大嫂。39回157页
这次高宗皇帝诏封的官职,是宋皇朝设定的职位,实际上仍然是一次排定的座次。从诏书所封的官位名次看,猜测事先可能听取李俊意见,所以基本与李俊所封官职相差不多,但官职名称更趋合理化、官方化。李俊等梁山所剩三十二位好汉,全部接受了宋高宗所封有官职,将暹罗国纳入宋朝的藩国,把好汉们列入宋朝官员,这再一次证明,不管他们仍然竖起了梁山泊杏黄旗,依旧声称“替天行道”,最终还是重新走上了原梁山泊好汉的老路,全体招降。
《说岳全传》中的吴越方言(二)
写进《说岳全传》中梁山泊好汉的晚辈们
初读白话文《史记》卷二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