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红楼梦林黛玉风之子文化 |
分类: 《风语红楼》(初始本) |
小说二十三回,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说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葬花。
贾宝玉在大观园中读《会真记》,一阵风来,吹得满头满身满地的桃花。于是,宝玉便把落花收拾起来,用衣服兜着,洒向流水。可巧遇见了黛玉,所谓葬花人遇葬花人,宝玉和黛玉的相知,于此可见。
可是,黛玉的葬花之法远比宝玉的高明,只见黛玉手拿花帚、肩扛花锄、背着花囊,却原来是把这些落花收起来,埋在花冢之中。
很显然,虽同为葬花之人,却还是有别的。宝玉之葬花,为兴之所至即兴而为,而黛玉之葬花,却是经过深思熟虑和精心准备的。你看,花帚、花锄和花囊,还有精心选址的花冢,好一个天仙般的葬花人!
在我看来,这一段描写,不仅仅是揭示宝玉和黛玉共同的志趣爱好和审美取向,而且大有玄机。
玄机何在?请听我慢慢道来。
首先,林黛玉道出了葬花之“土葬”比“水葬”好的原因。
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到,仍旧把花遭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这样的描写,再一次印证了林黛玉在《葬花词》里所写的“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观点。
其次,小说第二十七回,又写了一次黛玉葬花。这次是黛玉正在葬花,宝玉也想起地上落满的残花,应该葬了,所以跑过来,二人相遇。而在相遇之前,黛玉吟诵了《葬花词》,而词里除了有“游丝软系飘春榭”和“洒上空枝见血痕”这样触目惊心的句子(至于这两句话如何触目惊心,乃是我认为这是黛玉自缢于树木之上的证据,参见拙文《《葬花词》隐喻林黛玉之死》)之外,更有一段令人瞠目结舌的追问: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在我看来,这已经是在强烈的暗示读者,林黛玉根本不是沉湖而死,就是自缢而死的,而且死后被埋葬了。而所谓“他年葬侬知是谁?”问的就是在一旁偷听的贾宝玉,实际上,林黛玉已经在无意之中,把自己的身后事交付给贾宝玉了。
第三,《葬花词》不仅暗喻着林黛玉的自缢而死,暗喻着林黛玉的土葬,而且暗喻着林黛玉就自缢于花冢之旁的桃花树上,葬于花冢之中了。因为,《葬花词》是这样结尾的: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这句话,暗喻的是,黛玉是在某一年的春夏之交,桃花飘落的时节自缢而死的。就这样,曹雪芹用漫不经心的分裂的笔法和词句,其实已经把林黛玉之死的大致情形告诉我们了,因为,就如《葬花词》所说,黛玉葬花的过程其实就是自喻、自怜和自葬的过程,而黛玉死后,坚持把林黛玉葬在花冢之中的,不是别人,正是贾宝玉!
也因此,黛玉之死的过程大致可以归结如下:
当知道与贾宝玉的婚姻无望之后,在某个残春,桃花飞落的夜晚,一贯在此葬花的林黛玉自缢于桃花树之上,使葬花人终变成了被葬之花,而黛玉葬花,宝玉却葬黛玉于花冢之中,恰如当年他俩葬花之一般。
第四,而更为惊人的是,在《葬花词》里一再出现的“杜鹃鸟”,也正好呼应了和林黛玉情同姐妹的丫鬟紫鹃,而在拙文《谁是《红楼梦》最痴情的丫鬟?》里我也曾经说过,林黛玉死后,紫鹃是终生守候在林黛玉冢边的,反映在词里,就是在林黛玉自缢之树上啼血的杜鹃呐!
好美的春,好美的花,好美的情,好美的人,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个至死不渝的人,他们葬花,也埋葬他们美丽的爱情,更还要埋葬他们的爱人,这一切,都在浑然不觉中发生,只有杜鹃啼血般的声声悲鸣......
读到此,我不由得泪流满面......
《红楼千问》系列文章:
贾宝玉和秦可卿到底是什么关系?
谁是《红楼梦》最痴情的丫鬟?
红楼梦中袭人的结局究竟怎样?
《红楼梦》中围绕妙玉有个大阴谋
《红楼梦》中养小叔子的到底是谁
曹雪芹的人才观与金陵十二钗
红楼梦尤氏为何进不了金陵十二钗
曹著红楼梦后四十回故事梗概之上
贾宝玉林黛玉是怎样一见钟情的?
秦可卿的言行具备公主气质吗?
揭秘红楼梦之贾府与甄府交往真相
红楼梦之贾兰为何非拐卖巧姐奸兄
刘姥姥的“存在主义”
从周瑞家的串门看红楼梦王派势力
贾宝玉是个“没头脑”吗?
贾宝玉该为金钏之死负责吗?
红楼梦之薛姨妈进京为何要住贾家
从《红楼梦》看清朝男风之盛
谁是《红楼梦》中的“大恶人”?
红楼梦之是那两个女人拯救了贾府
王熙凤爱贾琏吗?
林黛玉是怎样“泪尽而亡”的?
贾宝玉的哥哥贾珠为何早死?
脂砚斋批贾元春所点四出戏何意?
《红楼梦》曾用过哪些书名?
《红楼梦》和博客头像的题外话
薛宝钗怎样因贾母为其过生日狂喜
贾元春为何放弃了薛宝钗?
贾宝玉和史湘云到底是什么关系?
从《红楼梦》看中国古代贵族教育
贾琏的放荡与王熙凤的贞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