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贾府红楼梦风之子文化 |
分类: 《风语红楼》(初始本) |
我曾经在多篇文章里说到,贾元春得以入选,成为女史,进而成为贤德妃,一方面是因为贾元春个人的才德修养,确实了得,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贾府“有德之家”的声望所致。
那么,有的朋友就要问了,小说里不是说贾府干了那么多缺德的事,怎么还会是“有德之家”呢?
这个事情,要一分为二的来看。
首先,贾府的一干人等,贾赦、贾珍、贾琏、王熙凤,甚至贾府外围的贾雨村等人,确实干下了一些不可告人的丑事,但那是“私下悄悄”干的,并不是大张旗鼓干的。
其次,贾府这样的公侯之家、皇亲国戚,从他们待人接物的处事风格来看,确实是算的上宽厚仁慈的,这也是不可否认的。
贾府的宽厚仁慈,其实在小说的众多描写中已经展露无疑。这里,我只举五方面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其一,贾政听到金钏死时的一种本能的反省。
“好端端,谁去跳井?我家从无这样事情。自祖宗以来,皆是宽柔以待下人,大约我近年于家务疏懒,自然执事人操克夺之权,致使弄出这暴殒轻生的祸来。若外人知道,祖宗的颜面何在!”这就是贾政的反省,其中透露出一点重要信息,那就是贾府自宁荣二公以来都是“宽柔以待下人”的,这是贾府“有德之家”的重要标志,是祖宗的脸面。
其二,袭人向贾宝玉谈到要赎自己回去的时候,也有这样的话。
一是“咱们家(至贾府)从没干过这倚势仗贵霸道的事”,二是“贾府中从不曾作践下人,只有恩多威少的,且凡老少房中所有亲侍的女孩子们,更比待家下众人不同,平常寒薄人家的女孩儿也不能那么尊重。”
这些话,一方面说明贾府的传统,历来是很遵纪守法的,也说明,贾政所言不差,贾府即使对待下人也很仁慈。
其三,就是金钏之死的事情。
以贾府这样的家世,即便是王夫人不对,金钏即使死了也不是多大的事情。可是,我们从王夫人不管是真是假的反应看,又给钱又安慰,都说明贾府确实不是那种以势压人的缺德人家。
其四,就是对待刘姥姥的事情。
上自贾母,下到丫鬟,一律尊重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穷亲戚,老村妇,贾府之德,已经彰显了。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得到,曹雪芹在写这一段的时候的自豪心态。
其五,对待有功劳的奴仆很有恩情。
不管是贾琏对待自己的奶妈赵嬷嬷,还是宁国府对待脾气暴躁的焦大,其实,作为那时候的大家族来说,都是相当给面子的了。这不,赖嬷嬷的儿子赖尚荣不是还沾贾府的光做了官了吗?
上述之种种说明,自宁荣二公以来,苦心经营了五代,终于使贾府有了“有德之家”的好名声,终于造就了一位以贤德著称的贵妃,这就是贾府之所以是“有德之家”的证据。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积累“德行”的同时,贾府的不孝子孙们也在干着“缺德”的坏事。这是贾府的阴暗面,而也就是这些阴暗面,最终导致了贾府之败。
这正好说明,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家族,积德困难,缺德容易。几朝几世的积德,有的时候,就毁于一代一时的缺德!可见,积德修身,那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呀!
《红楼千问》系列文章:
贾宝玉和秦可卿到底是什么关系?
谁是《红楼梦》最痴情的丫鬟?
红楼梦中袭人的结局究竟怎样?
《红楼梦》中围绕妙玉有个大阴谋
《红楼梦》中养小叔子的到底是谁
曹雪芹的人才观与金陵十二钗
红楼梦尤氏为何进不了金陵十二钗
曹著红楼梦后四十回故事梗概之上
贾宝玉林黛玉是怎样一见钟情的?
秦可卿的言行具备公主气质吗?
揭秘红楼梦之贾府与甄府交往真相
红楼梦之贾兰为何非拐卖巧姐奸兄
刘姥姥的“存在主义”
从周瑞家的串门看红楼梦王派势力
贾宝玉是个“没头脑”吗?
贾宝玉该为金钏之死负责吗?
红楼梦之薛姨妈进京为何要住贾家
从《红楼梦》看清朝男风之盛
谁是《红楼梦》中的“大恶人”?
红楼梦之是那两个女人拯救了贾府
王熙凤爱贾琏吗?
林黛玉是怎样“泪尽而亡”的?
贾宝玉的哥哥贾珠为何早死?
脂砚斋批贾元春所点四出戏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