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三春红楼梦刘心武风之子文化 |
分类: 《风语红楼》(初始本) |
这个问题的探究源于刘心武先生对这句话的理解。在刘先生看来,“三春”当为三个春秋,也就是三年来理解,因此,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三年之后贾府将遭遇大祸,贾府众姐妹将遭遇悲剧。
这样的理解,似乎也无不可。春秋者,岁月也。可是,我们还要考虑到一个事实,那就是这句话是秦可卿死的时候,托梦给王熙凤时说的。我怀疑的是,刘心武先生怎么就这么肯定贾府就会在秦可卿死后三年事败被抄呢?
我们不妨从人物的年龄上来推断一下。小说第二回提到贾蓉的时候他16岁,林黛玉7岁,贾宝玉8岁,薛宝钗9岁,到第十三回秦可卿死的时候很明确的写着贾蓉已经20岁了,那么,也就是说从小说第二回到第十三回已经过了四年,那么也就是林黛玉11岁,贾宝玉12岁,薛宝钗13岁。而到了小说第二十二回写到贾琏和王熙凤商量如何给薛宝钗过15岁的生日,也就是说,从小说第十三回到第二十二回,又过去了2年,那个时候林黛玉13岁、贾宝玉14岁。再到小说第四十五回写林黛玉与薛宝钗促膝长谈,林黛玉这样说:“我长了今年十五岁”,也就是说,从小说第二十二到第四十五回,又过去了2年,这个时候,林黛玉15岁、贾宝玉16岁、薛宝钗17岁。
仅仅推到第四十五回,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从小说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到第四十五回林黛玉与薛宝钗长谈,就已经过去了整整4年。而那个时候,贾府还处在鼎盛时期,贾府还没倒呢?!
由此看来,刘心武先生所谓“三春去后诸芳尽”是指三年以后贾府将面临灭顶之灾的说法是不正确的。从字面可以这样理解,但结合人物年龄推断出来的故事发展时间来看,三年之后,贾府非但还没倒,反而还处在繁荣时期呢,更遑论事败被抄呢?
那么,“三春”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我以为不是指时间,而是指人。大家不要忘了,贾府有四位以“春”来命名的小姐,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是也。
其实“三春”这种说法,不惟在秦可卿托梦给王熙凤的时候说到,在小说第五回贾元春、贾惜春的判词以及曲子里也曾经说到,而且是三次,请看:
第一次是说贾元春,有“三春争及初春景”之语;
第二次是说贾惜春,有“勘破三春景不长”之语;
第三次是说贾惜春的,“将那三春看破”。
所谓三春争及初春景,意思是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怎么能够有大姐元春的风光和富贵呢?显然,三春指的是人。
而所谓勘破三春景不长,意思是惜春看到了三位姐姐元春、迎春和探春好景不长的悲惨未来。这里说的还是人。至于“将那三春看破”,本来就是红楼梦曲子里进一步阐释“勘破三春景不长”的,所指应该是一样的。
而且,我们要看到,这四次提到三春,说的都是预言贾府和贾府四位小姐未来的悲惨命运的。
说贾元春的是: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说贾惜春的是: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秦可卿托梦给王熙凤预言贾府命运时说的是:
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很显然,这三次提到三春,是有着密切联系的,而且是可以“互证”的。
首先,“三春”指的肯定是人,而且就是贾府四春中的三人;
其次,联系惜春是在勘破三个姐姐的悲惨命运之后、贾府衰败之际出家的实际,我们可以肯定,“三春”指的就是元春、迎春和探春三姐妹。
第三,结合上述分析,所谓“三春去后诸芳尽”的意思其实就是,当贾元春、贾迎春与贾探春三姐妹的悲惨命运来临的时候(也就是暗指元春之死、迎春之死以及探春之远嫁),大观园的众姐妹也就面临着可怕悲惨的命运了,因为贾府的衰败,她们颠沛流离,不得不“各自须寻各自门”了。而贾惜春,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决定出家的,其实也就是寻找自己的生存之门了。
综上所述,我以为,刘心武先生所谓“三春去后诸芳尽”是指三年过后贾府衰败大观园众姐妹身遭厄运的说法是不严谨的,也是禁不住推敲的。所谓“三春去后诸芳尽”其实是指:当元春、迎春和探春身遭厄运之后,大观园众姐妹悲惨命运的来临也就不远了,贾府即将衰败,众姐妹必须各自去寻找自己的出路了。
而这样的理解,才符合曹雪芹先生的原笔原意。
《红楼千问》系列文章:
贾宝玉和秦可卿到底是什么关系?
谁是《红楼梦》最痴情的丫鬟?
红楼梦中袭人的结局究竟怎样?
《红楼梦》中围绕妙玉有个大阴谋
《红楼梦》中养小叔子的到底是谁
曹雪芹的人才观与金陵十二钗
红楼梦尤氏为何进不了金陵十二钗
曹著红楼梦后四十回故事梗概之上
贾宝玉林黛玉是怎样一见钟情的?
秦可卿的言行具备公主气质吗?
揭秘红楼梦之贾府与甄府交往真相
红楼梦之贾兰为何非拐卖巧姐奸兄
刘姥姥的“存在主义”
从周瑞家的串门看红楼梦王派势力
贾宝玉是个“没头脑”吗?
贾宝玉该为金钏之死负责吗?
红楼梦之薛姨妈进京为何要住贾家
从《红楼梦》看清朝男风之盛
谁是《红楼梦》中的“大恶人”?
红楼梦之是那两个女人拯救了贾府
《红楼梦》之贾瑞是情痴?
如果是真的,《红楼梦》增删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