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薛宝钗红楼梦风之子文化 |
分类: 《风语红楼》(初始本) |
其实,薛宝钗的狂喜心情,我也是细细品味才觉察出来的。
表面上看起来,薛宝钗是一个喜怒不形于色的人,所谓“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所谓“一问摇头三不知”,是一个“木头”一样的人。
但是,如果看过拙文《如何客观看待薛宝钗》、《“金玉良缘”是场蓄谋已久的阴谋》的朋友应该知道,在一开始,在薛宝钗入选皇宫的梦想失落之后,她是想嫁给贾宝玉的。为此,她才违心的参与到母亲薛姨妈与姨妈王夫人精心炮制的“金玉良缘”阴谋中,向林黛玉步步施压。我们不要忘记,贾母为薛宝钗过生日的时候,正是“金玉良缘”阴谋正在抓紧实施的时候。而在这个时候,能够争取到贾母为薛宝钗过生日,在“王氏集团”看起来,无疑是重大胜利,当然,对于薛宝钗来说也是如此,自然是可喜可贺的了。正如她的对立面,林黛玉为此闷闷不乐,需要贾宝玉去哄才肯参加薛宝钗的生日一样。
可是,即使是这样,大家也会奇怪,即便你如此说是对的,可是,我们并没有看见薛宝钗怎么欢喜和激动呀?
真的吗?我们不要忘记了,薛宝钗可是个非常含蓄的人。可是,再含蓄的人,只要她高兴了、激动了、得意了,就总会露出痕迹来。我以为,薛宝钗的狂喜心情,正是通过她点的戏的“喜剧色彩”体现出来的。
在生日宴会上,薛宝钗点了两出戏,第一出是这样的:
点戏时,贾母一面先叫宝钗点,宝钗推让一遍,无法,只得点了一出《西游记》。贾母自是喜欢。
第二出戏呢:
至上酒席时,贾母又命宝钗点,宝钗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
这两出戏,正如贾宝玉所说是“热闹戏”。而且,薛宝钗为什么点这两出戏,似乎也有交代,就是如王熙凤所想一样:
凤姐虽有邢王二夫人在前,但因贾母之命,不敢违拗,且知贾母喜热闹更喜谑笑科诨,便先点了一出,却是《刘二当衣》。贾母果真更又喜欢。
因此,薛宝钗点两出热闹戏是很正常的。一来是贾母喜欢热闹喜庆,二来是自己的生日,本该庆贺的。可是,只要我们细细品味她和贾宝玉的对话就可以明显的感觉出来,更重要的,是因为薛宝钗由于得到了贾母的重视而狂喜的激动难耐的心情呀!且看:
宝玉道:“只好点这些戏。”宝钗道:“你白听了这几年戏,那里知道这出戏的好处,排场又好,词藻更妙。”宝玉道:“我从来怕这些热闹。”宝钗笑道:“要说这一出热闹,你还算知戏呢。你过来,我告诉你,这一出戏热闹不热闹,是一套北《点绛唇》,铿锵顿挫,韵律不用说是好的了,那词藻中有支《寄生草》,填得极妙,你何曾知道。”
这段话,虽然是薛宝钗在辩解其实这出戏是有其深沉之处的,但是,我们细细体味,几乎可以想象出一贯守拙的薛宝钗在此时说起戏来时如何的兴奋如何的眉飞色舞,这对于一贯沉稳的薛宝钗来说,是很反常的。这正好表明了薛宝钗此时的狂喜心情。而尽管她振振有词,一再辩解,我们也不能不认定,那两出热闹的《西游记》和《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反映的正好是就是她此刻喜悦而激动的心情!
可是,不管是林黛玉还是薛宝钗都低估了贾母的智慧了。这场为薛宝钗过生日,不过是贾母先礼后兵,给足王夫人面子的一场戏而已。只要看过拙文《林黛玉该生贾母的气吗?》的朋友都知道,贾母其时在此间,不仅给了林黛玉暗示和安抚,也给了薛宝钗和薛姨妈以暗示,甚至连曹雪芹先生都按耐不住跳了出来说:
至二十一日,贾母内院搭了家常小巧戏台,定了一班新出的小戏,昆弋两腔俱有。就在贾母上房摆了几席家宴酒席,并无一个外客,只有薛姨妈、史湘云、宝钗是客,馀者皆是自己人。
论理,林黛玉也是客,可是,曹雪芹已经说了,林黛玉早已经不是贾府的客了,是贾府的人了,而这,自然是曹雪芹笔下的贾母和贾宝玉的意思了。
贾母的高深智慧,使得所有人都没有看破其中玄机,为此林黛玉气恼,薛宝钗狂喜,可见,她们再怎么聪慧,都不是老辣的贾母的对手呀。这时的贾母,已经有点如来佛的味道了。
《红楼千问》系列文章:
贾宝玉和秦可卿到底是什么关系?
谁是《红楼梦》最痴情的丫鬟?
红楼梦中袭人的结局究竟怎样?
《红楼梦》中围绕妙玉有个大阴谋
《红楼梦》中养小叔子的到底是谁
曹雪芹的人才观与金陵十二钗
红楼梦尤氏为何进不了金陵十二钗
曹著红楼梦后四十回故事梗概之上
贾宝玉林黛玉是怎样一见钟情的?
秦可卿的言行具备公主气质吗?
揭秘红楼梦之贾府与甄府交往真相
红楼梦之贾兰为何非拐卖巧姐奸兄
刘姥姥的“存在主义”
从周瑞家的串门看红楼梦王派势力
贾宝玉是个“没头脑”吗?
贾宝玉该为金钏之死负责吗?
红楼梦之薛姨妈进京为何要住贾家
从《红楼梦》看清朝男风之盛
谁是《红楼梦》中的“大恶人”?
红楼梦之是那两个女人拯救了贾府
王熙凤爱贾琏吗?
林黛玉是怎样“泪尽而亡”的?
贾宝玉的哥哥贾珠为何早死?
脂砚斋批贾元春所点四出戏何意?
《红楼梦》曾用过哪些书名?
薛宝钗怎样酿就自己婚姻悲剧的
林黛玉是怎样降服贾宝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