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之袭人的“走”与“留”
(2010-06-03 07:40:47)
标签:
袭人红楼梦风之子文化 |
分类: 《风语红楼》(初始本) |
我以为,原因并不仅仅是袭人和贾宝玉发生过性关系,想当贾宝玉的妾,而是还有更为深层次的原因。
其一,是袭人家之所以能够由穷变富是依仗袭人,而袭人是依仗贾府。
很明显,袭人家之所以能够由穷变富,一是拿当初卖袭人的钱起家,二是袭人成为贾府有头有脸的大丫环以后,不仅在贾府包吃包住,而且工资很高,可以贴补家用,三是因为袭人的关系,花家可以依仗贾府做些事情。且看袭人是怎么说的:
原来袭人在家,听见他母兄要赎他回去,他就说至死也不回去的。又说:“当日原是你们没饭吃,就剩了我还值几两银子,要不叫你们卖,没有个看着老子娘饿死的理。如今幸而卖到这个地方,吃穿和主子一样,又不朝打暮骂。况且如今爹虽没了,你们却又整理的家成业就,复了元气。若果然还艰难,把我赎出来再多掏澄几个钱,也还罢了,其实又不难了。这会子又赎我做什么?权当我死了,再不必起赎我的念头!”因此哭闹了一阵。他母兄见他这般坚执,自然必不出来的了。
却原来,聪明的袭人早已经看到了这一点,自己留在贾府,不仅对于自己好,而且对家也好。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明显的感觉到袭人比她的母亲和哥哥更加具有头脑和眼光。
其二,是袭人看中了贾府的宽厚仁慈和优越生活。
小说中这样写道:
贾府中从不曾作践下人,只有恩多威少的。且凡老少房中所有亲侍的女孩子们,更比待家下众人不同,平常寒薄人家的小姐,也不能那么尊重的。
这段话,已经把贾府的宽厚仁慈“有德之家”的风范写出来了,平心而论,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中,贾府这样的人家,如此善待和尊重下人,确实是少见的。而且,由于贾府的富贵,其实贾府里的丫鬟,尤其是侍候主子的丫鬟,其生活待遇是很优厚的,物质条件远胜一般人家的小姐,正所谓“宰相府里的丫鬟胜七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其三,才是袭人一直盘算着将来成为贾宝玉的妾。
关于这一点,我曾经在拙文《《红楼梦》里袭人为什么叫袭人?》、《红楼梦里袭人是怎样除掉晴雯的?》和《袭人和晴雯的地位究竟谁高?》里说过,不再赘述。而且,就是在第十九回,也有描写:
次后忽然宝玉去了,他二人又是那般景况,母子二人心中更明白了,越发石头落了地,而且是意外之想,彼心放心,再无赎念了。
贾宝玉和袭人的关系非同一般,就连袭人母亲和哥哥都看出来了。
行文至此,我想说的是,袭人的这一次“留”,其实还有一个很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她考虑的感情之外的东西是很多的。我们细看这段文字,会发现,袭人之所以要留在贾府,首先考虑的是家人的生存和自己的生存,其实,她压根儿没想到什么舍不得贾宝玉。这件事,已经把袭人的性格和心机表露得很鲜明了。
而在我看来,这一次的“留”,其实就是为八十回后袭人的“走”做铺垫的,也就是用“文本的互证”来告诉我们,八十回以后袭人之所以要“走”,要嫁给蒋玉菡,就是因为贾府事败被抄之后已经丧失了原本袭人非常看中的那些优势。
第一,贾府败了,袭人家非但不可能再依靠贾府,反而有被连累被祸害的危险,这是袭人所不愿看到的;
第二,贾府败了,再也不能提供以前那种优越的生活给袭人了,袭人再呆在贾府,只能跟着吃苦受累;
第三,不仅如此,袭人苦心经营的计划也破产了。贾宝玉和薛宝钗结婚,是带了香菱过来的,而香菱不仅摸样气质和林黛玉、秦可卿非常相像,而且本身就和林黛玉关系很好,是林黛玉的诗歌弟子,因此,对于林黛玉已死、被迫和薛宝钗结婚的贾宝玉来说,会因为苦苦思念林黛玉而不自主的亲近香菱,眼见着袭人的妾做得也不舒畅了(见拙文《谁是《红楼梦》最苦命的女子?》)。
一旦万事皆空,都成了泡影,袭人就决定“走”了。这也再一次说明,袭人对贾宝玉的感情不要说比不上晴雯,甚至比不上贾宝玉对她的感情。也就是说,袭人无论“走”与“留”,考虑的都不是她与贾宝玉的感情,甚至可以这么说,袭人对贾宝玉就没有太深的感情,只是恪尽职守而已。
由此再反观她和贾宝玉的性事,我们不得不感叹,对袭人来说,那里面,更多是一种生存的需要,为前途考虑的需要,而不是感情的需要。一个女孩儿,能够如此,也不能不让人惊叹了!
《红楼千问》系列文章:
贾宝玉和秦可卿到底是什么关系?
谁是《红楼梦》最痴情的丫鬟?
红楼梦中袭人的结局究竟怎样?
《红楼梦》中围绕妙玉有个大阴谋
《红楼梦》中养小叔子的到底是谁
曹雪芹的人才观与金陵十二钗
红楼梦尤氏为何进不了金陵十二钗
曹著红楼梦后四十回故事梗概之上
贾宝玉林黛玉是怎样一见钟情的?
秦可卿的言行具备公主气质吗?
揭秘红楼梦之贾府与甄府交往真相
红楼梦之贾兰为何非拐卖巧姐奸兄
刘姥姥的“存在主义”
从周瑞家的串门看红楼梦王派势力
贾宝玉是个“没头脑”吗?
贾宝玉该为金钏之死负责吗?
红楼梦之薛姨妈进京为何要住贾家
从《红楼梦》看清朝男风之盛
谁是《红楼梦》中的“大恶人”?
红楼梦之是那两个女人拯救了贾府
王熙凤爱贾琏吗?
林黛玉是怎样“泪尽而亡”的?
贾宝玉的哥哥贾珠为何早死?
脂砚斋批贾元春所点四出戏何意?
何谓麝月“公然又是一个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