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贾母王夫人红楼梦风之子文化 |
分类: 《风语红楼》(初始本) |
《红楼梦》中关于薛姨妈、王夫人两姐妹谁大谁小的问题,竟然“闹”得风生水起,这是我没有想到的。说实话,一开始,我根本没把这当成一件事情。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在文章中把薛姨妈称为姐姐,把薛姨妈称为妹妹而已。
可是,喜欢《红楼梦》的朋友,大都是心细如丝的,立即就有人给我提出来,错鸟,应该是王夫人是姐姐,薛姨妈是妹妹。即便是对于这样的意见,一开始我还是没有当真,直到有些朋友见提出意见没得到采纳而指责我固执和顽固时,我才意识到这确实是一个问题。因此,我写下了《红楼梦之王夫人和薛姨妈谁大?》这篇文章,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但是,如此一来,事情非但没有平息下去,反而引来了更多朋友的争论,朋友们针对我的观点和他们自己的观点再一次进行了辩论。认为:
其一,我所例举的证据,小说第六回所写:“想当初我和女儿还去过一遭。他们家的二小姐着实响快,会待人,倒不拿大。如今现是荣国府贾二老爷的夫人。”朋友们认为,这样并不能说明王夫人就是小女儿呀,因为就像贾府“四春”的排序,是整个贾府家族的排序,难说王夫人在娘家时是家族姐妹排行老二呢?这并不能说明王夫人就比薛姨妈大呀。
关于这种分析,我想要这样来论述。首先,说这话的是刘姥姥,和王府并不是很熟,对包含分别居住在京城和金陵的整个王氏家族更不了解,所以,她不可能知道王夫人在整个家族姐妹中排行老几,她只可能知道王夫人在他们这个小家,也就是王夫人的父亲家她排行老几。其次,刘姥姥来的就是王夫人这个小家。其三,古代子女排序,从来都是子排一序,女排一序。所以,综合上述原因考虑,我认为,刘姥姥所言王夫人为二小姐,就是指王夫人在他们自己这个小家里的座位小姐的排序,而从小说叙述来看,王家本来就是二子二女,因此,王夫人是二小姐而薛姨妈是大小姐。
其二,关于朋友们所举的证据,小说地四十六回,贾母当着薛姨妈的面说:“可是我老糊涂了!姨太太别笑话我,你这个姐姐他极孝顺我,不像我那大太太一味怕老爷,婆婆跟前不过是应景儿。可是委屈了他。”
先前我提出贾母之所以称王夫人为“姐姐”,是有意抬高王夫人的意思。不想招来了大家的反对。老实说,朋友们的争论迫使我不得不认真而深入的来思考这个问题了。而由此我也得出一个结论,《红楼梦》里面,再小的问题都不是小问题,都是很难解决的。而我以为,要深入的理解这段话的真实含义,还要把贾母说这段话的前因后果搞清楚才行。
1.我们知道,关于贾宝玉的婚姻,贾母和王夫人是有不同的设计的,贾母是主张贾宝玉和林黛玉,而王夫人是主张贾宝玉和薛宝钗。这是我在多篇文章中已经讨论过的(见拙文《“金玉良缘”是场蓄谋已久的阴谋》)。
2.为此,我们更应该知道,贾母和王夫人婆媳表面和睦,其实是有不可调和的矛盾的(见拙文《贾母王夫人关于贾宝玉婚姻的争斗》)。
3.为此,王夫人对林黛玉百般挤兑,更是炮制出一个金玉良缘的阴谋,把贾宝玉和林黛玉折磨得天天吵架(见拙文《王夫人是如何“挤兑”林黛玉的?》)。
4.也就在第四十六回之前,贾母和王夫人为了贾宝玉的婚姻发生了一系列的明争暗斗,直至清虚观打醮一节,贾母才忍无可忍,一举击溃王夫人和薛姨妈的进攻,瓦解了金玉良缘的阴谋,并直接导致了薛宝钗的转变,薛姨妈的退出以及王夫人的暂时放弃(见拙文《红楼梦中贾母如何破解金玉良缘》)。
如果了解了这些背景,我们就会知道,贾母对王夫人忍了一肚子气,是很有意见的,王夫人对贾母唯一的嫡亲外孙女林黛玉的排挤,对贾宝玉和林黛玉婚姻的破坏,都让老太太忍了很久。
也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贾赦想娶鸳鸯做妾的事情(请注意这个事情的性质,在贾母看来,也属于晚辈擅自做主的事情,和为王夫人在贾宝玉问题上擅自做主有相通之处)。鸳鸯坚决不干,趁贾母、王夫人、薛姨妈以及众姐妹在场,当场表明心迹,向贾母告状。贾母气极,才出现了下面的场景:
可巧王夫人、薛姨妈、李纨、凤姐儿、宝钗等姊妹并外头的几个执事有头脸的媳妇,都在贾母跟前凑趣儿呢……贾母听了,气的浑身打战,口内只说:“我通共剩了这么一个可靠的人,他们还要来算计!”因见王夫人在旁,便向王夫人道:“你们原来都是哄我的!外头孝顺,暗地里盘算我!有好东西也来要,有好人也来要。剩了这个毛丫头,见我待他好了,你们自然气不过,弄开了他,好摆弄我!”王夫人忙站起来,不敢还一言。薛姨妈见连王夫人怪上,反不好劝的了。李纨一听见鸳鸯这话,早带了姊妹们出去。探春有心的人,想王夫人虽有委屈,如何敢辩,薛姨妈也是亲姊妹,自然也不好辩的,宝钗也不便为姨母辩,李纨、凤姐、宝玉一发不敢辩。这正用着女孩儿之时——迎春老实,惜春小——因此,窗外听了一听,便走进来,陪笑向贾母道:“这事与太太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的事,小婶子如何知道?”话未说完,贾母笑道:“可是我老糊涂了。姨太太别笑话我!你这个姐姐,他极孝顺,不像我们那大太太,一味怕老爷,婆婆跟前不过应景儿。可是我委屈了他。”
如果我们了解了前面所发生的一切,再来读这段话,就会发现话里有话了。
其一,贾母再气愤,会气愤到连这事跟王夫人扯不上关系都不知道?不太可能。
其二,贾母再倚重鸳鸯,鸳鸯也不过是个丫鬟,老太太不愿意,表示反对就行了,谁还敢奈何?她何必要生那么大气呢?而且邢夫人并不在场,也就是说该骂的人并不在场呀?原因只能是惹贾母生气的,并不仅仅是鸳鸯这件事,充其量,鸳鸯这件事只是一根导火索而已。
其三,且看贾母的话,有几个关键点:一是“我通共剩了这么一个可靠的人,他们还要来算计!”莫非贾母唯一一个可靠的人竟是个丫鬟?不是的,贾母认为最可靠的人其实就是她唯一的嫡亲外孙女林黛玉,也为此,她才要林黛玉和贾宝玉成婚,阻挠王夫人势力的进一步扩张。二是“你们原来都是哄我的!外头孝顺,暗地里盘算我!”请注意盘算和算计这两个词,鸳鸯的事情,算计和盘算的不是王夫人而是刑夫人,贾母却向王夫人问罪,明摆着是暗指她和薛姨妈合伙炮制金玉良缘,破坏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姻缘一事。否则,为了个宠爱的丫鬟,贾母还不至于气得要得罪儿媳妇,只有比鸳鸯更重要的林黛玉,也才可能惹得老太太发飙!三是“剩了这个毛丫头,见我待他好了,你们自然气不过,弄开了他,好摆弄我!”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层:贾母对一个丫鬟好,作为主子的王夫人是不会气不过的,贾母的话肯定另有所指,那就是她对林黛玉好,王夫人气不过!而且只剩了这个毛丫头,指的其实是林黛玉,林黛玉父母双亡,孤苦伶仃,而且,她是贾母唯一有血亲关系的外孙女(见拙文《贾母为何如此疼爱林黛玉?》),贾母其实不是为鸳鸯这个毛丫头而是为林黛玉这个毛丫头出气的。二层:贾母本意,就是鉴于王夫人的女儿为皇妃(尽管这个女儿其实是贾母亲自培养出来的)、侄女为荣国府管家的事实,不情愿再让薛宝钗成为贾府媳妇,进一步扩大其势力,因此要把林黛玉这个和自己最亲的可靠的人许配给贾宝玉,牵制王夫人的权力。否则,荣国府几乎都是王家人做媳妇,贾府快变成第二个王家了,贾母就基本上被架空了,贾母担心她将来被王夫人一伙玩弄于股掌之间(参见拙文《贾母为何力主宝玉和黛玉结合?》)。正是在这两层意义上,贾母说出了自己心境的孤独和忧虑!
可是,事情并没有像贾母上次在清虚观打醮那样轻松。王夫人是吓得站起来了,一声不敢言语,薛姨妈也不好说话,李纨也带着众姑娘出去了,但是终于有人站出来为王夫人说话了,这个人就是早已经投靠了王夫人的贾探春。如果读过拙文《从周瑞家的串门看红楼梦王派势力》的就知道,贾探春、贾迎春乃至贾惜春其实都是仰仗着王夫人的,而薛姨妈、薛宝钗自然都是王夫人的人。也就是说,确实,贾母是孤独的,荣国府大多数人,其实都已经被王夫人收买了。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当贾探春指出贾母的故意气糊涂、错怪了人的疏忽之后,贾母明显感觉到了这在场的许多人都是“向”着王夫人的,于是,她只得借着梯子就下楼,得了便宜便卖乖了,于是才笑着说:
“可是我老糊涂了。姨太太别笑话我!你这个姐姐,他极孝顺,不像我们那大太太,一味怕老爷,婆婆跟前不过应景儿。可是我委屈了他。”
行文至此,我终于可以说,贾母说王夫人是薛姨妈的姐姐,也是故意说错的,她就是要故意呼应她前面的“可是我老糊涂了”的幌子。你看,我确实是老糊涂了,居然连你们姐妹两谁大谁小都分不清了,难怪我会把该骂邢夫人的事情扯到王夫人头上了。
这,不过是贾母深邃的智慧以及缓兵之计罢了。因为她已经意识到了反对自己的势力是何等的强大,金玉良缘集团并未随着清虚观打醮而解体,即便解体也是暂时的。这是贾母当时更为忧虑的呀。
重要更正:
《红楼千问》系列文章:
贾宝玉和秦可卿到底是什么关系?
谁是《红楼梦》最痴情的丫鬟?
红楼梦中袭人的结局究竟怎样?
《红楼梦》中围绕妙玉有个大阴谋
《红楼梦》中养小叔子的到底是谁
曹雪芹的人才观与金陵十二钗
红楼梦尤氏为何进不了金陵十二钗
曹著红楼梦后四十回故事梗概之上
贾宝玉林黛玉是怎样一见钟情的?
秦可卿的言行具备公主气质吗?
揭秘红楼梦之贾府与甄府交往真相
红楼梦之贾兰为何非拐卖巧姐奸兄
刘姥姥的“存在主义”
从周瑞家的串门看红楼梦王派势力
贾宝玉是个“没头脑”吗?
贾宝玉该为金钏之死负责吗?
红楼梦之薛姨妈进京为何要住贾家
从《红楼梦》看清朝男风之盛
红楼梦之谁是伸向妙玉的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