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鞠躬尽瘁事业遗言诸葛亮自家人 |
分类: 红楼西遊三国水浒封神演义博文 |
建兴九年八月,诸葛亮身染重病,死于五丈原“豁落城”帐中,终年五十四岁。他作为一代贤相,辅佐蜀主,义无反顾,鞠躬尽瘁,尽献报国倾忠之心,值得称道。他病入膏肓,致死不忘国事,先后数次作出了感人肺腑的遗言(见第104回),令后人读来回味无穷,为之动容。纵观其言,以愚之见,主要表明了诸葛亮三点高尚的思想境界:
诸葛亮有着“人在阵地在,誓与阵地共存亡,不惜捐躯疆场”的英雄气慨。他遗言道:“我死之后,不要将我尸体运回成都,就近将我葬于汉中定军山下,依着山形建造坟墓”。姜维、杨仪遵照孔明遣命,不敢举哀,依法成殓,安置龛中,令心腹将卒三百人守护。将他葬在陕西省汉中的勉县城南定军山下诸葛亮坟墓的所在地。
三、对家人,等同百姓,他以监控为重,严格督促,严格要求。诸葛亮在倾诉上述遗言中还说:“我在成都有桑树八百棵,薄田十五顷,我后代的衣食取给于此,尚有多余”;“待到我死的那天,一定不使我家里有多余的物资,外地有多余的钱财,而辜负陛下对我的信赖。”这就表明,诸葛亮不仅对本人严于自律,而且对家人同样从严要求。从他“一定不使我家里”的字眼里,可以看出,诸葛亮对家人严厉约束的态度非同寻常,对钱啊物啊,坚决不让家人有非份的想法,做有损于国家和百姓利益的事情,一概不准有得多余,坚决不让家人占自己的光,以自己的地位谋取不义之财,一人得道,全家得利,高高在上,脱离百姓,使自己和家人一身清白,充满正气。
诸葛亮上述遗言的原文,在小说《三国演义》第104回中都能读到,在谈完我的理解之后,还想谈点感想。一个2000年前的古人能有如此高尚的思想境界和举动,那么,2000年后的世人,读了诸葛亮的遗言,对照之下,可以很好地想一想,我在对事业、对工作、对自己、对家人方面的思想境界与举动又是怎样的呢,孰优孰劣,各人心中自有尺度。时代在前进,社会在进步,人的思想理应也要进步。可惜,当下的官员,若要与诸葛亮比高下,相去甚远者却大有人在。例子不必多举,道理不必多讲,法纪不必多提,即可不言自喻。奉劝诸位贪官腐败分子,多读读诸葛亮遗言,多顾顾国家人民利益,多想想自己的穷途没路,向诸葛亮学习,赶快悬崖勒马,改弦归正、改恶从善吧!
为官者行动起来,多读诸葛亮遗言,用遗言之精神,如实之举动,对照自己、鞭策自己、约束自己,争取做一个党、国家、人民信得过、托得起、能办事、办好事的人民好公仆。
《说岳全传》中的吴越方言(二) 2010-05-14 16:45
写进《说岳全传》中梁山泊好汉的晚辈们 2010-05-01
18:23

初读白话文《史记》卷二随记 2010-07-22 14:21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