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新加坡文化mrt公交 |
分类: 我眼中真实的新加坡 |
积累了一些关于新加坡的公共交通设施(不一定是“交通工具”哦!)的杂片,发上来总结一下,算作是我眼中真实的新加坡 -- 行(补一)的再补充吧!
Raffles Place
(莱佛士坊)MRT站外面的标识。
公交车上的轮椅区,轮椅可以靠在红色的椅垫上,下面还有安全带。下车的时候轮椅乘客只要按一下旁边横杆上的按钮(蓝色的,跟普通的红色停车按钮不同),司机就会过来帮助把轮椅送下车。后门有一个特殊装置,把轮椅推到位置,按一个钮就能把轮椅“放”下去,不过我还没见过实际操作的。
过马路用的按钮。新加坡几乎每一个可以让行人通过的路口都有,包括组屋区那些几乎没什么车通过的小街。国内很多大城市似乎只在一些主要的路口有而已。
新建的一座行人过街天桥。新加坡老一代的过街天桥正在被改建、重建中,主要是加高和加盖,以及加上通往旁边的巴士站的有盖走廊,这样行人就可以最低限度地淋到雨了。新加坡建造过街天桥的地点基本上都是考虑上下巴士的乘客需要过马路,相当实用。
现在MRT上的老弱病残专用座的英文已经从原来的“Priority Seat”改成了“Reserved Seat”,也就是普通人不应该去坐,即便附近并没有特别需要它们的乘客。政府还在针对这一概念进行宣导,不过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地宁可站着也不去坐它们了。
这个长长的自动走道可不是在机场,而是位于Serangoon MRT站内,用来连接两条不同的地铁线的月台。这已经是新加坡第二个拥有自动走道的MRT站(另一个是Dhoby Ghaut)。不知道国内哪些城市的地铁系统有?
(突然发现访问量破5万了,小激动一下。)
本专辑其他博文:
我眼中真实的新加坡 --
礼(一)
我眼中真实的新加坡 --
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