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真实的新加坡 -- 礼(四)
(2009-01-12 20:31:32)
标签:
新加坡宗教回教文化 |
分类: 我眼中真实的新加坡 |
宗教在新加坡与种族一样,是个很敏感的课题。出于维持社会稳定的考虑,新加坡一向不欢迎极端的宗教教义、教派等等,但是却也极少宣布某某宗教为“邪教”,而是采取其他方式来限制。
东南亚一带回教势力庞大,印尼、马来西亚的一些州等甚至推行回教法以取代世俗法律。新加坡政府一方面要笼络以回教徒为主的马来社群,一方面又要防止宗教干预政治,几乎任何议题只要一涉及到回教就必须小心应付。不过长年下来,新加坡已经“培养”了一批亲政府的宗教领袖,所以每当本地或是邻国发生宗教争议的时候,他们总会及时地发表与政府步调一致的看法。因此除了偶尔有些宗教极端分子发表一些过激言论(然后往往第一时间就被抓了,详情见后面的“刑”章节)之外,那些在其他回教国常见的抢新娘、抢小孩甚至抢尸体之类的事情(这些通常都是因为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之间的通婚、收养以及人们改变宗教信仰而产生的问题。当存在宗教信仰的争议时,不同的宗教团体、社群往往会为了阻止一场婚礼、争夺小孩的抚养权乃至争夺逝者的遗体以按照自己的宗教仪式安葬等等而发生争执,严重的甚至会酿成社会动乱。在新加坡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就是1950年的Maria Hertogh riots,造成18死173伤的惨剧。)在现在的新加坡都十分罕有。因为抱持政教分离、而且永远是“政”高于“教”的原则,所有的宗教团体、领袖都只能在政府法律的框架下对自己的信众作出不违反法律的“建议”,而非“教谕”;而政府则对一些宗教议题采取“禁止”与“允许”相结合的措施,比如规定回教妇女如果在公立学校上学、在政府机构工作以及出入银行、安检等场所不能戴蒙住脸的头巾,从而迫使那些希望融入主流社会的回教徒接纳比较温和的教规(那些严格遵循教规的回教徒虽然可以进宗教学校,但只能在一个很小的圈子内生活,基本上被社会所孤立,所以人数越来越少)。
但新加坡各种形形色色的宗教团体着实不少,因为几个大的宗教同时又有很多派别与分支,它们之间由于信仰理解的不同,实际上可以被视为不同的宗教,仅仅保持一种松散的形式上的统一。我在新加坡见过的拥有正式会所的宗教名目就有:回教、天主教(包括其下的众多分支教会,很多在全国仅有一间教堂、几十名信众)、基督教(与天主教情况类似)、各种《圣经》研究团体(它们不承认教会,而是数人到数十人结成一个研究会,自行研读、交流教义)、道教(通常以各种“坛”的名义组织,拜奉从常见的道教神祗到中国的历史、神话人物在内的各路仙家以及各处土地,不同的“坛”之间并无统属关系)、大乘佛教(主要有中国的南宗、北宗和日本的创价学会)、小乘佛教(主要来自泰国和缅甸)、藏传佛教(供奉不同的“仁波切”即活佛)、兴都教、锡克教、德教会(即中国的儒教)等等。新加坡还有一种独特的宗教现象是所谓的“联合庙”,即把一个社区内的主要道教、佛教神祗和本处土地、城隍合祀一庙甚至一殿,共享香火,同时也用收来的捐赠共同为本社区办些福利。
最后,对于那些敢于挑战宗教议题的人或团体,新加坡政府的处置如同对待种族议题一样,十分严厉,这些会在后文的“刑”章节具体介绍。
(“教”字讲完了,下一节说说新加坡人一些日常的礼节和节日习俗,正好应景。)
本专辑其他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