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真实的新加坡 -- 行(补一)

标签:
新加坡巴士公共交通文化 |
分类: 我眼中真实的新加坡 |
在行(二)中提到了新加坡的巴士里的停车按钮,想起以前一位同学回中国以后不适应国内的巴士,编了句顺口溜,说他经常是“看见车来就想招手,准备下车就找按钮”。即使同样是新加坡的巴士,根据公司、型号的不同,停车按钮的大小、形状、颜色、位置等等也各不相同。
这是SBSTransit最新型号的巴士里的下车门:
窗玻璃上贴的是“请让座给有需要的人士”的招贴,所以这位老人家坐这儿还算名正言顺;靠车门那根黄色的杆子是用来控制车门开关的转轴,大概刚启用的时候有人误当成扶手杆被夹了,现在所有这种型号的车上都把这种杆子刷成醒目的黄色,还用四种语言写着“这不是扶手”的字样;中间那根紫色的杆子上那个红色的按钮就是停车按钮,车内诸如天花板、窗框之类的地方也装了很多,保证乘客无论坐/站在哪个位置,一伸手都能够到一个;旁边那个扫描器是刷车资卡用的,上车的时候只能在前门刷,后门那个会报警,而且这一刷就自动扣完了直到底站的钱,只有在下车(前后门都可以)的时候再刷一次,才能把多扣的钱补回来,这种计费措施保证巴士公司决不会因为乘客逃票而蒙受损失。
新加坡有很多巴士转换站(Bus Interchange),跟国内大部分的公共汽车总站相比,环境要好得多。我家附近这个已经算是相当陈旧的了:
每一条路线都有几个停车位,然后有这种栏杆围成的排队区。印象中中国的长途汽车站之类的有这种排队区的不多。
现在很多巴士交换站都翻新成了封闭式带空调的,再跟附近的购物中心相连,或者自己就建设成为一个购物中心。
每个巴士站现在都贴有所有经过这个车站的巴士的路线,对于路线不太熟的人很方便:
最近普通的巴士站也在分批翻新,除了建新的遮阳篷、长凳等,一些繁忙地段的巴士站还装了显示器指示下一班车还有多久到:
(旁边那个小小的“轮椅”标志表示这辆车有特别装置可以让轮椅上下)
其实这既不是什么新点子(MRT一直就有显示器表示下一班车几分钟后到),也没有什么技术难度(国内一些大城市早就开始用GPS做这个东东了),到现在才装,我只能理解为新加坡政府以前根本就认为“坐巴士=穷人=不需要赶时间”。
(隔了很久才又写这个系列,因为需要多攒些照片。还有一些是关于MRT的,下次再说吧。)
本专辑其他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