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眼中真实的新加坡 -- 礼(五)

(2009-01-15 09:52:10)
标签:

新加坡

回教

礼节

习俗

兴都教

春节

马来人

婚礼

国庆

pap

文化

分类: 我眼中真实的新加坡

由于人民来自不同地域、民族、国家、种族,新加坡各种各样的风俗礼仪也特别多。为了迎合绝大多数人的习惯,本地的政府机关、公共机构、服务业等也有着各种各样的规矩与忌讳。

 

马来人(主要是回教徒)忌讳“猪”,兴都教徒忌讳“牛”,不但餐饮业要格外小心,连带所有的广告、招贴、宣传图文等等都要避免使用这两种动物的形象,以免招来宗教团体的抗议。不过华人的“猪年”和“牛年”就是避无可避了,只好由政府和社会团体来进行宣导,“教育”他们这只是华人的一种特殊的纪念方式罢了。最近几年大概是因为反恐的关系,大家格外害怕引起种族、宗教议题,凡事都小心翼翼,有时甚至小心得有些可笑:我所在的公司去年办年度活动,头头训示说发给同事们调查他们需要什么样的餐饮(一般/清真/素食)的问卷上不可以用“Normal”、“Special”这样的字样,否则会有人抗议说我们歧视那些吃清真餐和素食的人是“Abnormal”,最后决定采用的字样是“Chinese / Halal / Vegetarian”,谁也不得罪;同样是这次活动,有一个游戏是让参与者用扭动臀部的方法在空中划出一些英语单词,老板特别交待把原定的单词中所有的国家名、地名、人物/动物/神物的名字等等统统去掉,否则又会引来“侮辱”之类的麻烦…

 

另外马来人忌讳用左手拿东西(这好像是从阿拉伯回教徒那里继承来的习惯),所以受过良好训练的服务业从业员为顾客找换零钱的时候,一定是以右手递送,左手搭在右小臂上;如果是拿比较重的东西,则是用左手托在右腕下支撑。不过这个规矩对于普通人来说看得不是很重,尤其是华人又非回教徒的,大多不当一回事。

 

因为人口占大多数的是华人,大部分的礼节其实还是跟华人的习俗有关,尤其是福建、广东、潮汕、海南、客家等几大族群。试举几例:

  1. 华人新年期间电影、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都不能播放、刊登那些鬼影憧憧、撞车坠机塌楼死人之类的内容。如果属于突发新闻,不能不报的,也要尽量避免使用过于“冲击性”的图文。
  2. 大年初一、初二去别人家拜访,一定要穿有红色的衣饰,别个红色胸针、打条红领带都行。如果谁不知忌讳穿一身黑色上门,管你是马来还是兴都,一样要吃闭门羹。过年送礼,最常送的是肉干(一种福建特色食品,用炭火把鸡肉或猪肉压制成的片烤制而成,是新年期间的必备零食,几家著名的肉干连锁店,新年期间门口都大排长龙)、鲍鱼罐头(两、三粒鲍鱼就要三、四十块,还是罐头食品,我怎么也不能理解…)、干货海味(经济不好的时候忌讳送香菇和鱿鱼丝,因为怕“炖冬菇”和“炒鱿鱼”*)等等。去别人家拜年,最好再带上两粒柑橘,取“送金、送吉”(**)的意头,离开的时候主人家也会让你带走两粒,表示你带了“金”、“吉”回家。
  3. 华人婚礼宴客,去喝喜酒也不能穿一身全黑或是全白;给红包可以不封口,但绝不能当众打开来数。因为很多新加坡人是先注册结婚,然后一起申购组屋,几年后才摆喜酒(这时候说不定孩子都有了…),所以赴婚宴之前最好先搞清楚婚宴的形式、地点场合、出席者的身份、dress code等等,不然傻傻搞错状况,不气死主人家也笑死隔壁的。

 

政府在礼仪方面一贯号召的是儒家思想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这些,加上和谐共处、守望相助等社会道德。印象中唯一比较“强制”的是国庆节期间,号召家家户户都挂国旗,不过挂完了之后国旗不能洗,只能放在特定的黑色塑胶袋中丢弃,否则就会触犯“侮辱国家标志”的法律(理论上国旗平时是不能随便张挂的,也不像中国,随便哪个商家都敢立个国旗杆子)。另外因为新加坡的“国色”是红色,所以在一年一度的国庆庆典上,参与者都必须穿红色上衣(没有不要紧,只要你抽签抽到了庆典的门票,就能获得一个礼包,里面就包括了一件“大会指定”的红T-shirt)。唯一的例外是执政的人民行动党的党员,因为PAP的“党色”是白色(象征公正、廉洁),所以包括总理在内的党员都穿一身白衣白裤白鞋出席。

 

*:“炖冬菇”和“炒鱿鱼”在广东话里都为“解雇”之意。

**:广东话“柑”谐音“金”,“橘”谐音“吉”。

 

(新加坡礼节方面的小细节其实还有很多,不过有些除非长住,否则不会有什么影响。下一节应该是“礼”的最后一段,讲讲新加坡的外交关系。)

 

本专辑其他博文:

我眼中真实的新加坡(序)

我眼中真实的新加坡 -- 衣(一) (二)

我眼中真实的新加坡 -- 食(一) (二)

我眼中真实的新加坡 -- 住(一) (二) (三)

我眼中真实的新加坡 -- 行(一) (二) (三)

我眼中真实的新加坡 -- 生

我眼中真实的新加坡 -- 老

我眼中真实的新加坡 -- 病

我眼中真实的新加坡 -- 死

我眼中真实的新加坡 -- 声(一) (二)

我眼中真实的新加坡 -- 色(一) (二)

我眼中真实的新加坡 -- 犬(一) (二)

我眼中真实的新加坡 -- 马

我眼中真实的新加坡 -- 吏

我眼中真实的新加坡 -- 户(一) (二)

我眼中真实的新加坡 -- 礼(一) (二) (三) (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