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眼中真实的新加坡 -- 行(二)

(2008-11-20 14:41:07)
标签:

德士

巴士

地铁

新加坡

公共交通

mrt

smrt

sbstransit

lrt

易通卡

文化

分类: 我眼中真实的新加坡

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而人口稠密,所以很早就制定了“发展公共交通、限制私人交通”的策略。现在新加坡有两家主要的公共交通公司、数家出租车公司和一些包车公司,组成了地铁、巴士、德士三层公共交通网络。

 

新加坡的地铁叫MRT,是“Mass Rapid Transit”的缩写。其实叫做“地下铁”并不恰当,因为有一半以上的线路实际上是在地面上(主要通过高架铁轨)运行的。

我眼中真实的新加坡 <wbr>-- <wbr>行(二)

新加坡最早的两条MRT线路分别是大致沿东西走向的东西线(以绿色标示)和“门”字形的南北线(以红色标示),老百姓习惯上称它们为“绿线”和“红线”。因为发展的时间长,现在这两条线基本上构成了新加坡交通的主干,很多站的出口外面有巴士转换站、大型购物中心、成片的住宅区等等。绿线和红线地铁都由地铁公司(SMRT)经营,这家公司几年前与环岛巴士公司(TIBS)合并,所以旗下还有巴士和德士服务。

五年前通车的东北线(紫线)主要是为了讨好反对党控制的几个选区的选民(关于新加坡的政治情况后面的章节再谈),以及拉动东北“边远”地区的房价(政府十来年前就想要发展这个地区,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大片的组屋,但因为交通不便,人们宁愿花更多钱买靠近市中心的房子)。紫线地铁还有一个世界之最,就是第一条(有可能也是唯一一条)无人操作的大载客量长程列车(有些地方有短程的,紫线地铁单程行驶时间超过一个小时),到站、出站、开门、关门完全自动控制,这个系统维护的复杂性可想而知。紫线由新加坡最大的巴士公司新捷运(SBSTransit)经营,与SMRT保持竞争(互相在对方的几个地铁中转站提供免费巴士接送乘客到自己的地铁站)但又互相合作(实际上整个地铁网络是连通的,乘客可以任意在各条线之间转换而不用出站)的关系。

另外一种轨道列车服务是轻轨LRT,主要是在超大型住宅区中川行,接送乘客到地铁站。LRT服务因为班次少(非高峰时段常常半个小时才有一班,比巴士还少)又常出故障(故障率比地铁高得多),除了当地居民为了上下班不得不坐以外,在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几乎没有什么地位。

 

新加坡的巴士服务主要由前面提到的SMRT和SBSTransit这两家公司提供。我刚来新加坡的时候,新加坡巴士服务的声誉很差:巴士老旧(很多巴士还是没有空调的),司机经常甩站,等待时间又长。

新加坡的巴士不是每站都停的,司机只在两种情况下停车:一是有乘客要上车(这种情况下远远看到巴士来了就要挥手截停它),二是有乘客要下车(这种情况要提前按巴士里的按钮示意)。有些巴士司机开车的时候走神,没有注意到“停车”的指示灯亮起,直接就冲过一个甚至数个车站(我曾经被这样害到过好几次)。后来巴士公司把停车铃改装成声音震耳欲聋的大喇叭,总算是有所改善。

因为人口密集,很多巴士都有部分甚至全部的线路是在居民区中川行。新加坡的巴士服务口号是,不管你住在哪里,住家直线距离150米范围内一定有巴士站(当然是说你住的是“正常”的住宅),所以巴士站之间往往距离还不到500米,巴士开开停停,很容易堵车。如果整条线路比较长(有的线路就算不堵车也要开2个小时),又多红灯、转弯,就会出现先后发的几辆车堵在一起,最后亲亲热热地一起开的情况,这就是新加坡的一句著名谚语的由来:“No come, no come, when comes, three come”。现在政府把很多公路最靠边的一条车道划为巴士专用车道,繁忙时段(甚至全天)禁止其他普通车辆驶入(特殊车辆和需要转弯的车辆除外),对缓解巴士堵车很有效。

最近两年新加坡的巴士公司,尤其是SBSTransit下重本对巴士进行升级,路上几乎已经看不到非空调巴士,最新型号的可以让残疾人的轮椅轻松上下的巴士也越来越多。当然,羊毛出在羊身上,这几年巴士、地铁的车资每年都要上涨一、两分钱,累计空调巴士的最低车资以及从不到10年前的5毛钱涨到现在的7毛多了。

地铁和巴士(现在还有一部分德士)的付费都可以用易通卡(Ez-link card),上车刷一下,下车再刷一下,自动扣除费用(新加坡的地铁和巴士都是分站计费的)。不过如果下巴士的时候忘了刷就亏大了,因为系统会自动扣除你直到底站所需的费用。

 

新加坡的德士服务算是相当方便的,非繁忙时段在路边很容易截到车,也可以打电话到各国的士公司叫车(按照不同时段加收2块到4块多不等的手续费)。德士的收费也不贵:首3公里2块8起,以后基本上是每100米1毛钱。只是德士有各种名目繁多的附加费:繁忙时段、午夜时段、机场上车、港口上车、展览馆上车(因为展览馆靠近机场)、重要节日(春节、圣诞节、新年和开斋节)等等。另外还有政府收取的ERP(高速公路使用费,下一节会专门讲)、CBD(进入中央商业区收费)等,导致同样长短的路程,不同的时间和上下车位置,价钱可能会相差一倍。不过新加坡的德士车况都很好,一般用的都是大众(旧款)、奔驰(比较高档的德士,收费贵一点点),最近几个德士公司都购入了大量新款丰田和现代来升级车队,车子从里到外不比很多人自己的私家车差。

 

(下一节讲私家车,昨天新加坡的普通私家车拥车证成交价2块钱,跌破很多眼镜...)

 

本专辑其他博文:

我眼中真实的新加坡(序)

我眼中真实的新加坡 -- 衣(一)

我眼中真实的新加坡 -- 衣(二)

我眼中真实的新加坡 -- 食(一)

我眼中真实的新加坡 -- 食(二)

我眼中真实的新加坡 -- 住(一)

我眼中真实的新加坡 -- 住(二)

我眼中真实的新加坡 -- 住(三)

我眼中真实的新加坡 -- 行(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