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眼中真实的新加坡 --  礼(二)

(2009-01-06 21:19:02)
标签:

新加坡

教育

精英

二部制

小四分流

小六会考

gce

ite

nus

ntu

jc

文化

分类: 我眼中真实的新加坡

新加坡的教育业近十几年成为中国家长们追捧的热点之一,这与政府明里暗里鼓励和扶持私立学校教育大有关系。下面先介绍一下新加坡的公立教育,也就是本地孩子一般的教育体系。


因为师资不足,新加坡的公立教育体系一向遵循“精英教育”的模式,也就是从小学开始一直到大学,建立多级分流体系,通过一次次的选拔,决定哪些学生可以进入最高学府甚至研究生教育,而哪些学生则将接受职业训练以取得赖以谋生的技能。


67岁进入小学开始,学生就要背着厚重的书包去上学,但因为大部分的公立小学仍然采用“二部制”(同样是因为师资不足),小学生通常只有一半的时间在学校接受教育,其它时间则被拉去参加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小学的入学遵循“就近”、“就亲”的原则:住家在学校方圆一公里以内的,一般都可以获得入学资格;有兄姐正在该所小学就读的,通常也可以(这样方便家长接送孩子);父母、兄姐是该所小学毕业的,在争取入学资格时排名也可以靠前(again,某人的“龙生龙、凤生凤”的思想体系)。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入读名校,不惜在它附近买房;有的则是参加学校组织的义工活动甚至直接捐款,总之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什么“招”都没有的家长,就只能参加各个小学的抽签入学,或者把孩子送到有学额空缺的小学(通常都是比较差的学校)。

过去学生要在小学四年级接受第一次分流,划分为PM1PM2PM3三个等级,基本上PM3的学生被视为学习能力有问题、将来只能从事一些低收入或体力型的工作。但由于划分等级的方式采用单一的考试制度,对于只有10岁左右的大部分校学生来说过于残酷,而且准确性也很成问题,一直以来都引起不少批评。几年前在新加坡引起热议的电影《小孩不笨》(后来还翻拍了电视剧版本)就是针对这些PM3学生进行讨论,引起很大的社会反响。现在新加坡已经取消了小四分流,小学生只需要面对小六升学会考(PSLE)的压力了(当然并不轻松)。而对于那些确实存在学习障碍的学生,则在甄别后让他们进入专门的特殊教育学校学习。


公立教育系统的小六会考乃是全国统考,每年放榜之后,各大媒体都会争相采访各科的“状元”,还有商家请这些“小状元”们去做广告,效应不亚于中国的高考。这是因为从中学开始已经完全属于“分数挂帅”,只有考得高分的学生才能进入名校就读,从而提高将来进入大学的机会。


四年中学教育之后,将再进入一次分流,即’O’ Level全国统一考试(GCE ‘O’ Level)。根据成绩,学生可以考入初级学院(Junior College,简称JC,大致相当于中国的高中,学制两年)或理工学院(Poly-technique,简称Poly,大致相当于中国的大专,学制为三到四年,取得的文凭叫diploma)。成绩太差的就只能进入工艺学院(Institute of Technical Education,简称ITE,大致相当于中国的职高、中专,绰号“It’s The End”),有些学生甚至在小六会考后不久就经由特别的“遴选”直接进入ITE。(另外还有一项’N’ Level全国统一考试,跟’O’ Level差不多,只是加考一项母语。)有一些同时拥有JC的中学名校获准开展“直通车”课程,即让成绩好的学生无需参加’O’ Level,可以直升本校的JC

 

最后当完成JC的教育之后,学生就可以参加’A’ Level全国统一考试,凭成绩申请国内的三所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简称NUS或“国大”,唯一拥有法学院和医学院的全科大学)、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 Technology University,简称NTU或“南大”,顾名思义偏理工类)和新加坡管理大学(Singapore Management University,简称SMU或“新大”,是最新的一所,从原本为大专性质的“新加坡管理学院”升级而来)。理论上只有JC的毕业生和极少数在Poly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有资格申请国内的大学,所以一些家长就让孩子参加美制的SAT或是英制的剑桥水平测试,以申请去国外的大学就读。前几年还有一个潮流是让孩子先上两年Poly,然后去澳洲读大学,这样可以“节省”一年的时间,因为国内的大学完整文凭要4年时间,去澳洲只需要3年。


在大学里的第三年,学生将面临再一次的分流。如果选择3年毕业,可以获得一个“学位”(degree);如果成绩好就可以进入第四年,获得一个“荣誉学位”(degree with honor)。以前荣誉学位被视为一种“option”,现在因为它在求职时的优势太大(有没有这个“荣誉”,起薪甚至可以相差两、三百块),大部分学生都努力争取,以至于没有荣誉学位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少。


以前本地学生是不愿意读研究生的,因为大学生的就业前景很好,大家都宁愿早一点进入职场。所以NUSNTU都有大量的研究生奖学金提供给来自中国、印度、东南亚乃至罗马尼亚和俄罗斯的学生,政府也一直提供额外津贴给愿意读研究生的本地学生,最近由于大学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有一些本地学生也开始转向研究生教育,以积累更多资本再进入职场。另外一种趋势是很多大学生在开始工作以后,再回学校去读在职研究生,虽然要多花一倍的时间,而且同时兼顾工作和学习非常辛苦,但为了自我提升,这么做的人不在少数。


最后是关于新加坡公立教育体系的几个基本概念:

  1. 因为学生来自不同种族,公立学校的授课和考试(除了母语科目之外)都以英文进行。学生必须选修一门母语,但对于华文,由于部分学生学习有困难,政府特别划分了“华文A”和“华文B”两个等级,选修“华文B”的学生将来不能进入大学的华文相关科系就读。

  2. 按照新加坡政府的教育思想,ITE培养的是craftsmanPoly培养的是technician,大学培养的是professional,研究生以上的则是specialist

  3. 新加坡没有“义务教育”制度,也就是说如果家长愿意,可以选择让小孩到非公立学校(如宗教学校)接受教育甚至完全不接受任何正式教育。

  4. 公立学校的学费很便宜,但制服费、补习费、书本费等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仍是一笔不小的负担,所以有很多慈善机构和社会福利机构设立各种津贴给从小学一直到研究生的各级学生。


(下一节讲讲新加坡的私立教育以及外国留学生的情况。)

 

本专辑其他博文:

我眼中真实的新加坡(序)

我眼中真实的新加坡 -- 衣(一) (二)

我眼中真实的新加坡 -- 食(一) (二)

我眼中真实的新加坡 -- 住(一) (二) (三)

我眼中真实的新加坡 -- 行(一) (二) (三)

我眼中真实的新加坡 -- 生

我眼中真实的新加坡 -- 老

我眼中真实的新加坡 -- 病

我眼中真实的新加坡 -- 死

我眼中真实的新加坡 -- 声(一) (二)

我眼中真实的新加坡 -- 色(一) (二)

我眼中真实的新加坡 -- 犬(一) (二)

我眼中真实的新加坡 -- 马

我眼中真实的新加坡 -- 吏

我眼中真实的新加坡 -- 户(一) (二)

我眼中真实的新加坡 -- 礼(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