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笔迹分析你要走多远?

(2008-12-22 12:04:23)
标签:

笔迹分析

心理学

西安晚报

社会

杂谈

分类: 非原创文摘

        笔迹分析你要走多远?

           2004年09月06日11:22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笔迹分析你要走多远?

王某正在分析笔迹。王某找到报社,自我介绍自幼酷爱书法,1992年毕业于西安矿业学院(今西安科技大学),大学期间对笔迹分析产生浓厚兴趣,2002年至2003年曾在北京和长沙系统地学习了笔迹分析有关理论,研究笔迹6年有余,为多家公司从事笔迹分析工作,被誉为“陕西笔迹分析第一人”。

带着诸多疑问,于是便有了记者和王某间的如下对话:

 

笔迹分析有哪些用途?

 

记者:笔迹分析可以了解人的哪些方面?

王某:主要是人的性格、思维方式、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还有素质和修养。(记者按:有这么大的力量?)

记者:你准备成立的笔迹分析公司,将为客户提供哪些业务?

王某:主要在3个方面:1.企业内部人员测评,指标包括:忠诚度,管理能力,团队意识,适合岗位;2.人员招聘,主要考察适应环境能力和个人风格是否与企业风格相符;3.婚恋,主要是解决个人感情困惑,通过笔迹分析帮助双方相互适应和协调。(记者按:岂不成了“万能科学”)

记者:你目前除了为大学生就业义务咨询外,还做什么?

王某:给几家公司做人才招聘、人员测评等等。我现在的经济收入主要是他们给的。

 

笔迹分析采用何种方式?

 

记者:书写的哪些习惯与人的性格有关?

王某:主要有字的大小、笔压、速度、结构、行向、章法、纸面整洁程度等等。比如章法中字间距代表人际交往中的空间距离,无论是大还是小,都体现了一个人孤僻,过小是想与人交往,目的是为了逃避内心的孤独。当然还要考虑其他因素。汪精卫的字,构架比较奇巧,给人一种投机取巧的感觉。汪的字右下角笔画缩小,减速减力,向内缩,笔压偏轻,第一笔重然后就越来越轻,这都反映出他善于伪装自己。笔迹分析要善于联想,将所有指标都列出来,处理相互矛盾的地方,才能得出一个结论。我主要在实践中总结,因为有的理论细节上还存在分歧。

记者:笔迹心理分析有没有一个量化标准?

王某:没有。一般全凭自己的经验和感觉。我做笔迹分析时不需要见当事人,我要来模仿他的笔迹,将自己抛开,让自己冷静下来,以我为标准,同时还要结合理论。我在做笔迹分析时要用尺子量字的大小,还要用放大镜看线条、笔压。

记者:情绪浮躁的情况下写的字与轻浮的人写的字有什么不同?

王某:这两种“浮”的指标完全不一样,轻浮的人写的字笔画散乱,结构的处理不很到位,而心情浮躁的人字的结构方面是紧凑的,字的布局合理,惟一欠缺的是字的重心偏了,比如说重心上移了。

记者:重心上移有没有可能是由于性格原因所引起的呢?

王某:有,这个不能单纯的理解。(记者按:既然如此,又如何保证分析的科学与准确?)

 

笔迹分析能提高就业率吗?

 

记者:笔迹分析与大学生就业有什么关系?

王某:首先从笔迹了解他的兴趣、爱好、个性,还有他的观念。主要是转变观念,挖掘自己的亮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自己的缺点,毕竟人无完人,需要在实践中加以改进。我觉得在大一选专业的时候就应该做这个。

记者:你认为(通过改变笔迹)大学生克服了自身的缺点之后,就能提高就业率吗?

王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这样说,因为大学生就业首先是对自己的定位不明确,企业用的是员工的再学习能力和冲劲。但现在很少有人去了解企业的管理风格。大学生求职的时候要了解自己,了解企业的管理风格,有针对性的求职。

 

为什么要通过笔迹分析了解自己?

 

记者:你都给哪些人做过笔迹分析?

王某:公司的老板、高新区的白领、老师、大学生、记者,新闻媒体较多,包括省电视台的人,他们还准备给我做一期节目。

记者:这些人找你分析,是对自己不了解吗?

王某:大部分人对自己的性格还是比较了解的。人嘛,有时候觉得自己很了解自己,只是走不出这个怪圈。就像固执的人总以为那是一种坚持。我在给他做笔迹分析时是点出他的缺点,有些缺点是需要点出来的。我有时候告诉他钻牛角尖了,他会说,我知道自己喜欢钻牛角尖,可就是走不出来。我会让他换位思考,如果别人说出这种话,你心里会怎么样想。这样他就会接受。

  

如何衡量笔迹分析结果的正确与否?

 

记者:在网上看到,笔迹分析如果发现差错的话,可以重新测试。这个差错怎样才能知道?

王某:一般要求提供不同时期的两到三份笔迹,就是说根据他的另一份笔迹来发现不一样。

记者:如果出现差错,是什么导致的?

王某:测试人自己内心情绪、能力、阅历等方面。我做了这几年了还没有出现过大的差错。

记者:你是怎么知道你的分析没有差错呢?

王某:这是靠我对笔迹分析事业的执着,让我选择一种认真和严肃;还有就是我自己在做完笔迹分析后会有一个回访,主要是让他自己看一下。比如,做回访的时候是两个人单独谈,对方可以给我说有哪些分析的不对。这样我就会在今后的分析中避免出现错误。笔迹分析准确率有多高

记者:你的笔迹心理分析的准确率有多高?在国内或陕西处于怎样的水平?

王某:90%以上,不能达到百分之百是因为个人水平所限,人最难认识嘛。陕西从事笔迹分析的人很少,我所接触的几个人水平不敢恭维,我倒真希望有人能和我一起做。在全国来讲,可能是个人分析的方向不同吧,我觉得我跟国内一流水平差不了多少。他们比我好点的可能是他们会命相,利用人的心理,用玄学点缀一下。(记者按:既然前面已经承认“笔迹心理分析没有一个量化标准”,那么90%的准确率是怎么统计出来的?)

记者:你凭什么说你分析的准确率为90%?

王某:有一次给一个人分析完,说他报复心理比较强。刚分析完他的朋友先看到,都说准,只有他本人说不准。可能是他感觉到他的面子挂不住。又有一次,我分析出来拿出结论的时候,我当时认为他的性格是内向的,几个朋友认为分析得不对,后来他自己说他就是这样。

记者:你举的这两个例子,谁说你测得准,你就以此作为衡量你的测试是否正确的标准,等于没有标准,不能令人信服。

王某:头一个例子中的那个人,后来找过我,还拿他爱人和朋友的字让我分析。我问过他是不是我那次分析错了。他说我当时用的字眼太不舒服。后来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当着众人给人分析,而是单对单,不要别人看。

 

笔迹分析是了解人最好的方式吗?

 

记者:现在心理咨询方面主要是当事人自己口述,笔迹分析有何优势?

王某:笔迹分析不需要见人,更客观更真实。在日本的人才招聘中宁愿相信笔迹即他的笔迹顾问,也不相信面试的人。(记者按:招聘既然是选人,为什么见人还不如笔迹可靠?)

记者:笔迹分析比面试有什么优势?

王某:各有利弊,测试需要做大量的试题,相对来说,笔迹分析简洁,同样可以达到了解人的目的。

记者:笔迹分析与人才测评相比,哪个更好?

王某:人才测评受人为的因素影响较大,得出的只能是一个大概。而笔迹分析更深入,更能符合企业的要求。

记者:亲友看出来的性格,和笔迹分析出来的性格,哪个更准确?

王某:笔迹分析。因为亲友夹杂了人的主观因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他们喜欢这种类型的人的话他会认为他性格很好,而笔迹分析会更客观。

记者:这样给人的感觉是人的性格主要是表现在笔迹上,而不是表现在人的日常生活上了?

王某:因为有些人的性格是多重性格,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现在我有个原则,从来不给朋友分析。因为给朋友分析我也会加进自己的情感,就会有第一感觉,主观因素就会占上风。

 

笔迹分析应用前景如何?

 

记者:笔迹分析现在处于研究阶段还是应用阶段?

王某:笔迹分析在国外被广泛应用,并且形成了一种理论体系,在美国已经广泛应用,但在国内仍处于研究阶段。我的目标是成立中国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笔迹分析咨询公司,走商业化的道路。我觉得我自己的能力已经可以胜任这一工作。

记者:你从什么时候开始给人做笔迹分析?

王某:正式接触是在1998年。2002年,我在成都强化了3个月。在一个茶楼展示一个礼拜后,茶楼就邀请我去正式营业,分析一个人收100元,但我只得到30元。开始一天两三个顾客,后来一天最多15个。成都一个企业老板让我给他分析他的合作伙伴,我当时写了1万字的结论,他给了我5000块钱。

后来在北京学了一个半月,然后就去长沙学习,在长沙主要学习商务、婚恋方面的应用。本来强化时间3个月,但学费太多了,我一个月就完成了,学费5000块钱。

 

笔迹分析与算命有何区别?

 

记者:笔迹心理分析的理论根据是什么?

王某:中国有句古话叫“字如其人”。笔迹分析来源于书法艺术理论。西汉扬雄说:“言为心声,字为心画”,后人都将这句话作为笔迹分析的雏形。

记者:笔迹心理分析与测字算命有什么区别?

王某:有许多人都以为我们是在测字算命,实际上两者有本质区别。测字算命告诉人以后会怎样,而笔迹分析会告诉你以后应该怎样。测字算命是古代文人斗智逗趣的游戏。而笔迹分析单个字是看不出来的,字写少了也看不出来,最少也得100字,而且是自然状态下写的。

记者:你的笔迹分析结论是参考性的还是指导性的?

王某:是指导性的。

记者:有人给你做过笔迹分析吗?

王某:我在长沙的时候老师给我做过。

记者:你对你自己做过笔迹分析没有?

王某:以前经常做,长沙老师给我做完后,我再没法去分析自己的笔迹了。

记者:既然笔迹分析是科学性的,就应当可以重复,而且无论哪个人测试,结果都应当是一样的。可你的老师给你测试后,你为什么就没有办法再分析自己的笔迹了?

王某:我没有刻意地去分析自己,有时候会拿几份字进行目测。

 

笔迹分析不可走得太远

 

和王某对话后,通过因特网和王某提供的书籍,记者了解到,王某的观点,基本反映了目前国内一些笔迹分析研究人员的观点。记者认为,人的生理、心理、性格、思维方式、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等,无疑会影响笔迹,但仅凭笔迹反过来推测人的性格、爱好、能力等等,就无法保证它的科学性。因为影响笔迹的因素不只这些,还有写字时的周围环境、气候、饭量、姿势等等诸种错综复杂的因素,对笔迹的影响也是错综复杂,完全可能有几种情况出现同一种笔迹特征。

记者就此咨询了几位专家、学者。

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杨永明听说有人说笔迹分析可以用来择偶、确定人的性格后,哈哈大笑,同意记者的观点。他认为,仅凭笔迹分析人的性格、爱好等很难,可靠性很低,只能作为参考。

西北政法大学心理学教授赵小凤认为,单用笔迹来分析人很有限,只能作为研究人的方法中的辅助手段,绝不能扩大笔迹分析的作用,否则就有了欺骗性。司法的笔迹鉴定,限定得就十分严格。弗洛伊德提到用笔迹分析人,也是要结合谈话等多种方法来综合判断,并非靠单一笔迹来分析。算卦受到否定,就是因为将一些有限的道理随意扩大。

全国文档鉴定委员会委员张江说,他曾经看过一本用笔迹分析人性格方面的书,感觉说得太玄,单纯用笔迹来推断人的性格、素质等等,可信度很低。

记者认为,把笔迹分析作为研究人心理、性格等手段之一,无可非议,有关人员热爱笔迹分析的心情也可以理解,但如果随意夸大它的功能,其结果势必葬送笔迹分析的前程。当一个人身体出现问题时,会表现在脸上,而且不同病会有不同的面色,但中医看病,不凭脸色一种方法来诊断病情,要通过望、闻、问、切综合诊断。

想让笔迹分析生存下去,就不要让它走得太远,超过它实际的能力范围。实际上,目前不仅笔迹分析存在这样的问题,其他一些研究,也存在类似问题。有专家说,目前社会上存在严重的浮躁现象,许多好事成了危害社会的东西。

                                        文/图记者金石实习生亚平军峰小娟 

 

(偶尔,小明也喜欢用自己的博客展示矛盾的声音。)


 

【相关博文】

 

 刑侦笔迹鉴定面临的问题   浅谈“笔迹心理分析”

 

【我的小说】:

 

三人舞(一)  (《郁闷—晨晖心理档案》)     嫁个有钱人(一)    (《说出我的秘密》)

三人舞(二)  (《郁闷—晨晖心理档案》)     嫁个有钱人(二)    (《说出我的秘密》)

三人舞(三)  (《郁闷—晨晖心理档案》)     嫁个有钱人(结局)  (《说出我的秘密》)

三人舞(结局)(《郁闷—晨晖心理档案》)

 

梦魇(一)    (《郁闷—晨晖心理档案》)     道具人(一)        (《说出我的秘密》)

梦魇(二)    (《郁闷—晨晖心理档案》)     道具人(二)        (《说出我的秘密》)

梦魇(三)    (《郁闷—晨晖心理档案》)     道具人(结局)      (《说出我的秘密》)

梦魇(四)    (《郁闷—晨晖心理档案》)

梦魇(结局)  (《郁闷—晨晖心理档案》)

 

交际花(一)  (《郁闷—晨晖心理档案》)     死亡本能(一)      (《说出我的秘密》)

交际花(二)  (《郁闷—晨晖心理档案》)     死亡本能(二)      (《说出我的秘密》)

交际花(三)  (《郁闷—晨晖心理档案》)     死亡本能(结局)    (《说出我的秘密》)

交际花(结局)(《郁闷—晨晖心理档案》)

 

【推荐阅读】:

小明的招贤公告(招聘咨询师和助理) 爱上已婚男人的法律纠葛

风情VS矫情                          天体海滩和“那点破事儿”

聪明的“吃亏”                      “望夫成龙”的技术含量

疑似“焦虑扩大症”?                “犯贱”还是不“犯贱”?

走光春光乍泄在有意无意之间          测测他的“偷腥”指数

你的心灵“环保”吗?                替你详解“窝里横”               

“男人的数量”与“爱情的质量”      幸福江湖,无招胜有招 

“同学聚会”的浮世绘                明星情变,面对危机还是“腕儿”!              

男人干家务:琐碎中的大道理          性高潮与安全感

女人埋单的动机分析                  金婚,是“耗”出来的!

新娘都有“太太”命吗?              当“完美男人”变成“错误老公”

红楼金钗们的前世今生                『超炫怪癖』之坦白从宽

男人坦白:俺的性压力......          60's、70's、80's,眼中世界各不同!

赞美的含金量                        女人40,做尤物的升级版!

夫妻间的“皮革马利翁”效应          你有没有“杀人”的天赋?

详解男人的十种“拒绝”              如何歼灭“失恋燥狂”?

做个幸福的“中产”                  都市白领,给爱情嗑药

谁不敢让喧嚣落地?                  雷明出书,张越作序

“撒谎”的段位研究                  似梦还真的“旅途艳遇”

不做爱情的“冤大头”                三十而“不立”

你是不是“旺夫女”?                夫妻逛街,面条PK巧克力

Party上,男人的那些小伎俩           初次约会,盯紧男人的什么?

那些属于男人的异想世界              别把那么多“男人”放在心里

立场,骨子里的性感                  打破幸福“模式化”

看不清自己,看不上男人              爱的婚姻只有7秒

劈腿、尺寸、伪高潮和生理期          一组关于“男人”的另类数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