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尽早培养孩子的是非观

(2012-10-26 15:11:50)
标签:

教育孩子

心理健康

育儿成才

是非观教育

思想品德

分类: 幼儿早期教育

尽早培养孩子的是非观

中耀

“是”与“非”是相互对立的两个观念,就如黑与白之不同一样。

生活中的是与非,有时表现为多样性,有时“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辨别还会呈现“模糊”状态。一个人应该明辨是与非,坚定地站在“真善美”一边,这样,你就会品德高尚,前途光明;否则,若站在“假丑恶”一边,人必定会犯错误,甚至会悔悟终生!

人们知道,那些犯了错误身陷囹圄的人,无不是分不清是非,误入歧途,以致越陷越深的人,最终酿成悲剧。

人的是非观不是天生的,也并非如某些人所说的与脾气秉性有关。而是在不断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特别是幼儿和青少年时期,在家长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下,会逐渐形成一个人的是非观。这对孩子一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前途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家长要抓住是非观教育这个关键环节,让孩子从小就培养起正确的是非观。

现实生活中,我们许多家长出于溺爱,不忍心严厉要求孩子明辨是非。往往认为孩子小,得原谅就原谅吧。这种对孩子的是非观念采取放纵自流的态度不仅会模糊了孩子的是非感念,甚至会让孩子错把非当成是,长而久之,孩子就会发生一系列是非颠倒行为:

比如孩子应当按时吃饭,却常常吃零食,到饭时不饿,于是哄着也不吃;比如孩子应当讲文明礼貌,却不分老少、四六不懂,甚至故意打人骂人;比如孩子应当按时完成学业,却上课不听讲,课后不完成作业……

对上述小事情的是非不分,终不至于出太大的问题,但是,这种是非不分的观念一旦形成,长大了仍会持错误的是非观点去判定事物。特别是在这种思想观念下形成的思想意识和是非判定标准……改起来将十分困难。

有些孩子表现不好,尚未成年就已走上犯罪道路,其中绝大多数人就是出于上述原因。生活中这样的实例相当多:少年犯王某,家长自幼对他十分娇惯,结果他毫无正确的是非观,好吃懒做,不好好读书,整天和坏孩子在一起鬼混,结果因偷盗而被劳教……

北宋学者司马光说过:“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爱而不教,使沦于不肖,陷于大恶,入于刑辟,归于乱亡,非他人败也,母败之也。”正是针对这种现象进行的批判。他这里所说的“教”,实质就是教育孩子有正确的是非观。否则,就有可能“沦于不肖,陷于大恶”其危害是极大的。

对孩子的是非教育并非难事,许多家长从小就教育孩子明辨什么是对错。既有慈爱,又有严教。结果,家长并没费多大劲,孩子却都很懂事,应当说这是及时对孩子进行是非观教育的结果。

教育家颜之推曾说:“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其实质就是要求家长对孩子尽早进行正确的是非观教育。当为则为,当则止。经过这样是非观的教育,孩子长大后,就会“有规矩、成方圆”,就会有很好的发展;否则,不当为而为,当止而不止,孩子丧失了是非原则,将来怎么能不出问题呢?

小孩子的是非观看起来似乎是小事,实质是关系他一生的大事,万望家长们高度重视,切不可以掉以轻心。

 欢迎浏览点评以下文章

励孩子考入前十名 

欢迎浏览我的散文:

 走好人生的道路

欢迎加入《家庭教育随笔》博客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