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家的大饼

(2006-12-22 16:27:58)
标签:

天津北京老家的大饼

摄影图片旅游景观山水

娱乐时尚旅游图片摄影

从衣食住行看今天的好

分类: 散文随笔
                            老家的大饼

                        李晓东老家的大饼
     我是东北生、东北长的地道东北人, 却偏爱吃河北老家的大饼。我的老家在河北省宝坻县(现在隶属于天津市),我这饮食口味之所以“初衷不改”,也许血液中流淌的是老家人的基因。

 老家大饼的做法是:用温水和面,面要软,然后把面擀成大大薄薄的片,先撒上少许精盐和花椒面,用手抚均匀,再滴上少许油,掀起面片, 上下左右地将油沾均匀,再撒上葱花后将已经沾均匀油的面片松松地卷成“面卷”,然后用刀将“面卷”切成小段, 两头捏严, 防止漏油,再顺一个方向拧上几个“劲”,最后用手压平,再用擀面杖擀饼成形,将其放入平底锅温火烙之,并不放一滴油。

 老家大饼烙饼的秘诀是“火候”,火急了, 外焦里生;火小了, “皮塌”咬不动。只有火候适中,大饼才会外焦里嫩。烙好的饼, 外表金黄,内里起层,好像气鼓了的蛤蟆,鼓胀得圆圆的, 散发着面香,让人垂涎欲滴。吃进嘴里,更是香气四溢,甚至不需佐菜。临了,一碗馇粥遛缝,保你半天不饿。

每每与同事朋友唠起老家的大饼,却很难得到共鸣。“烙饼不放油?没听说过!”,“不放油,那饼还不嘎巴锅?”,“你说的那种干巴饼啊, 没法儿吃!”,“还是咱这疙瘩的饼好吃!” 这是东北人对烙饼的普遍看法。

东北饭店的烙饼品种也不少:什么肉馅饼、素馅饼、糖饼、吊炉饼、筋饼、丝儿饼、葱油饼、发面烧饼......然而,我总觉得其味道离咱老家大饼那质朴的原味相去甚远。原因吗,就是东北人烙饼时放的油太多。准确地说,东北的饼不能叫“烙”,只能叫“炸或煎”。甭管做哪一种饼,东北人都要把饼放入热油锅里将其煎熟。这样一来,饼的表皮被油炸成金黄色,薄薄的、脆脆的,香是很香,但油香腻口,且无一点面味。

老家大饼小大由之,小的吃着方便,大的烙时省事。要说大饼,一锅仅烙一张,锅有多大,饼便多大,即使肉馅饼也是如此,这往往会让东北人惊诧不已。待饼熟出锅,再切成均匀的扇型小块,论斤买卖。所以在老家的饭店里, 常听主顾之间“给我称半斤肉饼!”、“好嘞,肉饼半斤来了!”的呼应声。

我这里所说的老家大饼,是区别于东北的各种饼。泛指山海关以南,包括北京、天津及河北省区域内的不带肉馅的大饼。甭管是我老家的宝坻,还是天津北京的大超市、菜市场亦或是农村的小酒馆、小吃部,只要一过“山海关”,你就会发现到处都有大饼的“面香”。

老家大饼物美价廉,是平民百姓的早点和中餐主食。城里的上班族,早起来不及做饭,便买上半斤大饼、两根油条,卷在一起,再喝上一碗豆浆,即经济又实惠。

老家大饼真的好吃,即使吃剩的,再上锅热热,仍然像新烙的一样。如果将之切成饼丝,加之肉丝、蔬菜丝翻炒一下,就是香气扑鼻的炒饼;如果喜欢吃口感柔软一点儿的,只要在炒饼临出锅前洒上一点水儿,扣上锅盖再闷上一会儿,就是既柔软适中又有嚼头的焖饼;如果又饥又渴,只要多放上一些汤,又可以做成既是“汤面”又是“泡馍”的烩饼,而且口味任你挑选。喜欢麻辣味的加一点辣椒,喜欢海鲜味的加一点海米虾皮,喜欢酸一点口味的加一点西红柿......

大饼在老家这一带吃的可谓花样繁多,几乎形成了一种饼文化。真的是吃完上顿想下顿,吃完这样想那样,百吃不厌,百吃不够。

如今,中国的饮食文化传播得非常迅速。云南的“米线”, 四川的“麻辣”,江浙的“酱卤”等特色风味在我们北方的餐桌上早己司空见惯。那么, 既经济实惠又味美可口的老家大饼何时能被引到咱辽宁来呢?我盼望着辽宁人和我早日一饱口福!
老家的大饼

 

下面是我博客的内容目录,请您选择浏览,恳请点评!!!   

《北漂日记》 --- 老同学的情谊》

低收入者慨叹“死不起人”舆论呼吁整治殡葬乱收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