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天津北京老家的大饼摄影图片旅游景观山水娱乐时尚旅游图片摄影从衣食住行看今天的好 |
分类: 散文随笔 |
每每与同事朋友唠起老家的大饼,却很难得到共鸣。“烙饼不放油?没听说过!”,“不放油,那饼还不嘎巴锅?”,“你说的那种干巴饼啊, 没法儿吃!”,“还是咱这疙瘩的饼好吃!” 这是东北人对烙饼的普遍看法。
东北饭店的烙饼品种也不少:什么肉馅饼、素馅饼、糖饼、吊炉饼、筋饼、丝儿饼、葱油饼、发面烧饼......然而,我总觉得其味道离咱老家大饼那质朴的原味相去甚远。原因吗,就是东北人烙饼时放的油太多。准确地说,东北的饼不能叫“烙”,只能叫“炸或煎”。甭管做哪一种饼,东北人都要把饼放入热油锅里将其煎熟。这样一来,饼的表皮被油炸成金黄色,薄薄的、脆脆的,香是很香,但油香腻口,且无一点面味。
老家大饼小大由之,小的吃着方便,大的烙时省事。要说大饼,一锅仅烙一张,锅有多大,饼便多大,即使肉馅饼也是如此,这往往会让东北人惊诧不已。待饼熟出锅,再切成均匀的扇型小块,论斤买卖。所以在老家的饭店里, 常听主顾之间“给我称半斤肉饼!”、“好嘞,肉饼半斤来了!”的呼应声。
我这里所说的老家大饼,是区别于东北的各种饼。泛指山海关以南,包括北京、天津及河北省区域内的不带肉馅的大饼。甭管是我老家的宝坻,还是天津北京的大超市、菜市场亦或是农村的小酒馆、小吃部,只要一过“山海关”,你就会发现到处都有大饼的“面香”。
老家大饼物美价廉,是平民百姓的早点和中餐主食。城里的上班族,早起来不及做饭,便买上半斤大饼、两根油条,卷在一起,再喝上一碗豆浆,即经济又实惠。
老家大饼真的好吃,即使吃剩的,再上锅热热,仍然像新烙的一样。如果将之切成饼丝,加之肉丝、蔬菜丝翻炒一下,就是香气扑鼻的炒饼;如果喜欢吃口感柔软一点儿的,只要在炒饼临出锅前洒上一点水儿,扣上锅盖再闷上一会儿,就是既柔软适中又有嚼头的焖饼;如果又饥又渴,只要多放上一些汤,又可以做成既是“汤面”又是“泡馍”的烩饼,而且口味任你挑选。喜欢麻辣味的加一点辣椒,喜欢海鲜味的加一点海米虾皮,喜欢酸一点口味的加一点西红柿......
大饼在老家这一带吃的可谓花样繁多,几乎形成了一种饼文化。真的是吃完上顿想下顿,吃完这样想那样,百吃不厌,百吃不够。
如今,中国的饮食文化传播得非常迅速。云南的“米线”,
四川的“麻辣”,江浙的“酱卤”等特色风味在我们北方的餐桌上早己司空见惯。那么,
既经济实惠又味美可口的老家大饼何时能被引到咱辽宁来呢?我盼望着辽宁人和我早日一饱口福!
下面是我博客的内容目录,请您选择浏览,恳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