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成才早期教育教育孩子培养人才勤奋刻苦 |
分类: 幼儿早期教育 |
要想把孩子培养成才,必须抓好对孩子婴幼儿时期的早期教育,这个时期的教育是奠定一个人一生基础的时期,是一点儿也不能马虎的。
有句俗语:"3岁看大,7岁看老”这话一点儿不错。如果一个孩子从3岁到7岁期间,各方面表现得都很优秀,长大后一定错不了;如果这孩子3岁到7岁期间各方面表现得都很差,甚至品德不好、学习不好、坏毛并很多……将来多半不能有很好地发展。这是因为人的后期发展都是前期成长的延续和继承。
这个问题也可以具体地分析一下:
一、孩子的大脑在6岁之前一直处于发育期,这期间大脑需要良好的教育(刺激),教育的及时、教育的好,孩子的大脑发育的就好,这对孩子的一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错过这个时期就难以补救了。
二、人的一生,伴有各种习惯,可以说人的举止行为是由很多很多习惯组成的:简单说,不勤快就是懒惰;不细心就是马虎;不文明,就是粗鲁……人的风格也是显现了一定的习惯性。好习惯会给人带来一辈子的好处;而坏习惯则有害于一个人的终生。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前苏联的生物学家巴甫洛夫则从生物学的角度说:“我们的习惯培养,以及任何一种训练,都是以条件反射为基础的。”这就是说它有生理的必然性;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得清楚:”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归于自己的良好习惯。”这说明,儿童时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而这和一个人的幸与不幸有着密切的关系。您看,婴幼儿时期的良好习惯的培养是多麽的重要;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凡人生所需要的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的培养成功。换句话说: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培养的好,以后只须顺势培养下去,自然会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倘使培养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绝了不易变,这些儿童升到学校里教育,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去纠正它们早已经养成的坏习惯、坏倾向、坏态度,真是事倍功半。”
您看孩子婴幼儿时期的教育有多重要?可是有些家长没能正确地认识这个问题,以为孩子可以等到上学之后,由老师去教育,如果家长前期教育不好,那么孩子后期就可能成为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难以教育的孩子",那么,您岂不是误了自己的孩子一生的发展吗?
欢迎浏览点评以下博文:
云雾山中游泰山
欢迎加入《家庭教育随笔》博客圈:
前一篇:孩子成才的六个主要条件
后一篇:父母育儿要有危机感